接下来的,就是略阳的战事了。
孙策一马当先,与阎行捉对厮杀。
双方单打独斗,三日不绝。
河东太守董卓,趁机偷袭,叛军囤粮之地。
一击得手,得粮五十万斛。
董卓得到了粮草,立即树起大旗,招降纳叛。
编练西凉军。
旬月之间,韩遂依附,马腾倒戈。
董卓带甲二十万,自表请封,领西凉刺史。
本来是想,请封凉州牧的,又怕刺激,函谷关之东的,豪强世家。
这才务实弃虚,不争名义,专争实惠。
阎行见大势已去,弃了孙策,逃回金城。
孙策强索阎行,董卓不许。
再求粮草辎重,毕竟北军校尉部,苦战多日,应该分得一杯羹。
董卓手中,兵精粮足。
更有同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傅燮,战死冀县。
怎么可能,再把区区,三千人的,北军校尉部,放在眼里呢?
孙策两番,失望而归,于是就暗恨董卓。
董卓得了,董太后的暗助,西凉刺史之位,到手了。
第一位拥兵自重的刺史,居然在中平四年六月,莫名其妙的,诞生了。
周瑜写信,告诉车骑将军,屯兵陈仓的,大军主帅,皇甫嵩。
皇甫嵩召集,刘曹袁,中军议事。
袁绍建议说:“表奏汉帝:董卓有不臣之心,尽收董卓之兵。”
曹操附和,表奏快马出发,朝着京师洛阳而去。
一个月之后,汉帝的诏命到了。
先令:皇甫嵩持节,入西凉刺史府宣诏,强夺董卓兵权。
再令:刘曹袁三校,班师回朝。
皇甫嵩接诏之后,自忖实力不足,于是就邀请刘曹袁,协助他共谋董卓。
刘正和袁绍,以汉帝诏命为大,拒绝了,皇甫嵩的征召。
两部人马,克日起行,东归洛阳城。
唯有曹操,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拒绝了汉帝的诏命,响应了,皇甫嵩的征召。
不知道曹操,究竟是顾全大局呢?
还是利欲熏心,被皇甫嵩的空头支票,给打动了。
董卓得知了,皇甫嵩的来意之后,召军师李儒,商议对策。
李儒献计,让羌人添乱。
董卓率领主力,四处讨伐,不与皇甫嵩等人照面。
又令都尉华雄,算计北军孙策。
大功告成,三千北军校尉部,折损大半。
都尉祖茂,被华雄阵斩。
孙策大怒,想要找华雄拼命。
周瑜看着残兵败将,只得拖着孙策,强令撤军,退回了陈仓大营。
李儒见断了,皇甫嵩一臂,又生一计,对付曹操。
都尉徐荣,暗中设伏。
三千曹军,烟销云散。
唯独曹操等主将,逃出生天。
西园八校尉,再折两校。
曹操无脸退回陈仓,直接绕道,回了洛阳城。
李儒两计皆成,见皇甫嵩,依旧不知难而退,于是就发了狠。
令樊稠夜袭陈仓,烧了皇甫嵩的军粮。
皇甫嵩寻董卓不遇,又见后方不稳,于是就退回了陈仓。
李儒怕皇甫嵩不死心,继续骚乱。
皇甫嵩无力应对,撤兵退回长安城。
皇甫嵩上表请罪,汉帝趁机,罢免了,他的冀州牧之位,改授雍州牧。
皇甫嵩屯兵长安,监视董卓。
兴汉侯府中,刘正先接到了,孙策兵败的消息。
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