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章 前世今生 恍如一梦(四)(第1/3页)  纵横初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定州,领中山c常山c钜鹿c博陵c北平五郡。博陵郡,辖饶阳c安喜c安平c深泽c安国五县。

    博陵崔氏安平房,集聚安平县;大房以饶阳为集居点;二房在安喜;三房在深泽;此四房为“禁婚家”。四c五c六房在安国。诸房犹以二房为贵。

    崔氏诸房又统称为博陵崔氏,为山东士族之首。每三年中秋前后,诸房云集安平,召开宗亲大会。此为博陵盛事,举世皆知。

    贞观年间,《氏族志》修订天下士族等级时,主持修谱的高士廉等人将山东士族崔斡列为第一等。太宗阅后甚不悦,言道:“我与崔卢李郑皆无嫌,顾其世衰不复,冠冕犹恃旧地以取赀联以今日冠冕为等级高下”遂降崔斡为第三等

    显庆三年,皇帝颁布“禁婚令”,曰:“诏后魏陇西李宝c太原王琼c荥阳郑温c范阳卢子迁c卢泽c卢辅c清河崔宗伯c崔元孙c前燕博陵崔懿c晋赵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为昏。”朝廷打压士族可谓用心良苦。

    然今流俗独以崔c卢c李c郑为四姓,加太原王氏,盖不经也。山东士族亦借重此影响,拒不执行禁婚诏令,愈加强调门第。故朝廷强调山东士族和朝臣要“识嫁娶之序,务合礼典”,终究沦为一纸空文。高门士族间联姻通婚已成常态,尤以五姓七望c关陇八大家为最。崔氏自不例外,凡族中嫡系娶嫁者莫不出自豪阀。

    博陵崔氏,向为山东士族之首,自千年前始祖迁于此地,家族日益繁盛,终成今日之势。

    崔氏子弟,尚在襁褓之中便有大人讲述家族传承,不厌其烦的灌输与家族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

    西周初年,炎帝裔孙姜尚因辅佐文王c武王灭商建周有功,被分封于齐,建齐国,为公爵。数传至齐丁公时,有嫡子姜季子应袭公爵,但辞而不受,让位于叔乙。叔乙继位后,封季子卿大夫把崔邑赏赐给他作为食邑。从此,季子的子孙便在崔邑居住下来,后来季子后裔把食邑的名称崔当作姓氏,从而发展成为今天的崔姓。

    崔姓得姓以后,世代在齐国担任重要官职,是当时的公卿世家之一。如季子八世孙崔杼是齐国权臣,独揽朝政大权多年。后来由于他在政争中失败,崔姓才在齐国失去权势,避居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续任鲁卿大夫,仕宦罔替。秦朝时,崔杼裔孙崔意如被封为东莱侯。入汉以后,崔意如长子崔业袭封这一爵位,并在清河东武城定居下来。崔业弟崔仲牟,另居博陵安平,二人的后代各发展成为强宗大族,名贤辈出,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为“七宗五姓”之首。由于两支崔姓人繁衍众多,加上仕宦迁徙等原因,崔姓又进一步分衍出郑州崔氏c鄢陵崔氏c南祖房崔氏c青州房崔氏c清河大房崔氏c清河小房崔氏c博陵安平房崔氏c博陵大房崔氏c博陵第二房崔氏c博陵第三房崔氏等定著十房。

    又曰:

    博陵崔氏之祚发轫之初在东汉。六代之中,先后出了四位大家,即崔篆c崔骃c崔瑗c崔寔。祖孙四人皆善辞赋,均有文集传世。《后汉书·崔骃传》中称:“崔氏世有美才,兼以沈沦典籍,遂为儒家文林。”崔篆生逢王莽篡政时期,为“郡文学”,“以明经征诣公车”,但他为人正直,不愿投靠王莽集团,因王莽对其母“宠以殊礼”,不得不接受“建新大尹”官位。后世流传有“崔篆平反”的故事。一次,崔篆在巡视各县看到牢狱人满为患时,忍不住流泪叹道:“刑罚无度,陷民于阱。百姓何罪,遭此苦难!”于是,不顾个人安危,主动承担责任,为百姓平反,先后拯救了两千多人。他的僚属们都十分害怕,纷纷磕头求他不要这样做。崔篆慨然说:“如果杀了我一人,而能救出两千多人,这是我的心愿啊!我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崔篆之后是他的孙子崔骃,有“儒家之林大才子”之称。《后汉书》载崔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