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章 龙吟方泽 虎啸山丘(八)(第1/3页)  纵横初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诗余,便是词,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c长短句c曲子c曲词c乐章c琴趣c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始于南梁,形成于本朝,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令。

    它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隋唐时期的音乐有着三个系统: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雅乐是汉魏以前的古乐;清乐是清商曲的简称,大部分是汉魏六朝以来的“街陌谣讴”;宴乐(或作谯乐,燕乐)主要成分是西域音乐。

    远在北魏c北周时期,西域音乐已陆续地由天竺c传入中原一带。燕乐就是以这种大量传人的胡乐为主体的新乐。词是“胡夷c里巷之曲”,它所配合的音乐主要就是燕乐。词的产生和创作,其大部分就是为了配合这种流行的新乐的曲调。

    隋炀帝和王胄作的《纪辽东》c炀帝命乐正白明达造新声所创《斗百草》c《泛龙舟》等,以及隋时民歌《河传》c《杨柳枝》,便是曲子词。

    但在这个诗的国度,词只能是诗余小令,难以勾起文人骚客的雅思。

    哎,三郎已给人善于工诗之感,文赋亦是了得,怎么想起作曲子词了?实在是大才小用。

    当事人却并不这么以为,在他看来,诗词歌赋,犹如春兰秋菊各擅胜场。嗯,汉字魅力无穷,只要组合得当,便是好文笔,只有高下优劣之分,无关文体。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哈。

    他,崔三郎要让金子早一点发光。所以说啊,抄啊抄啊,就成习惯了,哪还有丝毫廉耻之心,随手拿来用就是。

    他抄(呃,在这,当然是原创,如有雷同,纯属抄袭)的自然便是那阙注定会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

    一通操作之后,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详加解释:“这阙词词嘛,是为了曲服务的,自然要用“阙”字量化词牌名叫“水调歌头”在郎山那边听到过,曲调甚是优美,便请了琴师修改雕琢成型词是我去年中秋填的我给这个词牌定了调韵,为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c两仄韵,后段十句四平韵c两仄韵;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c五叶韵,后段十句四平韵c五叶韵所谓曲同词不同,有兴趣的可依此韵填词”

    真是无耻啊,就这么占为己有了。

    至于“在郎山听过”云云,也是半真半假。他很爱音乐,在郎山四年多,时常会深入乡里,美其名曰为“体验生活”,若是听到有亮嗓放歌便驻足欣赏,其实多是当地的民歌俚曲,听的最多的是“对花”。

    所谓“对花”,是唱歌者通过一问一答猜花名的形式互相娱乐。其以正月作为起始,从正月花一直唱到腊月花,分为“对花”“正对花”“反对花”“散花”“献花”“猜花”等形式,基本采用的是前句问后句答的对比结构,内有大量的衬字c衬句,词简洁易懂,曲调欢快活泼,让人听之心情舒畅。

    嗯,崔三郎走街串巷c穿行于乡野地头,倒是颇谙“对花”之趣,至于“水调歌头”他是从何处听来,天晓得。

    末了,他还依曲调清照了一遍,正处于变声期,声音将变未变,非稚嫰童音,亦非成熟男声,勉强可听吧。

    在场之人尽皆暗暗打量别人神情,得出的答案是一致的:这曲调和词从未听过。曲调嘛,马马虎虎,只是配上这词,便似相得益彰了。而这词,这词,似乎写得很好啊。诗余若写成这样,倒似不逊精妙诗文,这未免也太具颠覆性了。

    崔梓欣嘴里哼唱了几句,小娘子与二姐的名字音同字不同。呵呵,这一家子取名真也古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