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72 章(第3/4页)  枪杆子194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器解决困难,或我们改装不及时,我亦以现有百部机器改装为pào艇和指挥船,其余用风船,待条件成熟,风向顺利,拟大砚模登陆作战。不知四十三军准备工作及意见如何?

    “一天夜里”,韩先楚口述,作战科长尹灿贞记录,又给兵团、四野发出一封电报并转报中央军委。

    许多老人讲到的这个“一天夜里”,时间应在3月31日4o军党委会前后。有人说是4月7日。这是一封挺长的电报。据说海南岛战役得以进行,这封电报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说韩先楚在这封电报中摊牌了:如果43军未准备好,他愿率40军主力渡海作战。

    4月15日、16日、17日,只要想想预定渡海作战的时间,距4月20日的谷雨已经多近,就知道这个战机抓得已是多么得岌岌可危,也就不难想象韩先楚是怎样急得火烧眉毛了,同时也说明他已经怎样下定了破釜沉舟的决心。

    林彪和正在莫斯科访问的máo zé dōng,肯定了大举登陆的意见。

    有人说,无论当年,还是今天,韩先楚在海南岛战役中的作用,怎么评价都不会过分。

    近半个世纪后,还有老人为已经去世了的韩先楚捏着一把汗:这一锤子若是砸歪了,这个“好战分子”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啊!

    ------------

    第二十七章 跨海之战

    ------------

    千万只帆船,

    千万把尖刀;

    千万个英雄,

    怒火在燃烧;

    千万捉机qiāng,

    千万门大pào;

    千万条火龙,

    直奔海南岛!

    千万个功劳奖章,

    在海南岛上光辉照锥;

    千万面红旗,

    迎着海风飘!

    1950年4月16日17时3O分,在雄壮的《渡海战歌>声中,40军6个团分乘300多只帆船,从灯楼角一线海岸起渡了。

    与此同时,43军两个团的80多只帆船,也驶离了东场港。

    这天晚上,máo zé dōng和朱德等人都在军委作战指挥室,关注海南岛战事。林彪也在武汉“林彪100号”里等待消息。

    从máo zé dōng到士兵都清楚,只要渡过琼州海峡,海南岛战役就没有多少悬念了。

    一、偷渡“东北虎”之二十一

    40军118师352团1营的14只帆船,在黑漆漆的大海上乘风破浪,基准船船尾的红灯在风浪中闪亮。

    这是3月5日,攻琼部队组织的第一次偷渡。

    1营在山东抗战时就是主力,到东北后更是越打越有名,四保临江被辽东军区授予‘,铁拳”称号,辽沈战役打锦州是尖刀。其实只要想想,能把第一次偷渡的任务给了他们,也就明白这个营的斤两了。

    营长陈永康,1.75米个头,精明,精干,勇敢,讲战术,从不打莽撞仗。比他略矮点的教导员张仲先,用荀在松的话讲,“不但政治工作得力,军事上也胆大心细,作风严谨,文武双全”。

    苟在松和过海接应当向导的琼纵侦察科长郭壮强,还有陈永康,带电台在居中的指挥船上。团长罗绍福和副营长刘绍明,在3连1排船上。张仲先和1连长毕德玉带1号船,即基准船,走在最前面,担任领航任务。

    主要领导分乘多船,为的是一旦哪一只船毁人亡,还能有人指挥作战。

    第一次,谁心里也没底。以苟在松为首的800壮士,可以说每个人都是以一种赴死的决心登船的。

    17时30分从灯楼角起渡,预计拂晓前在海南岛西岸澹县的白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