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xìng单纯,本质淳朴的男孩子,在我的一节思想品德课上语出惊人:“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我学到的知识凭什么告诉别人呀?”——这是在讨论两种学习方法,一种是自己独立学习,另一种是几个同学在一起学习。说到它们的优劣,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和同学在一起学习可以互相帮助,有不懂的问题能够互相商量。就是这种意见激起了那个同学的不满,于是引出了上面那一番话。我心中暗暗不解,这么小的一个孩子(刚上初一)怎么会有如此的想法呢?向他的班主任一了解,我找到了答案——妈妈的不良影响。一件事情足以说明问题:老师去家访,当着孩子的面这位母亲不无自豪地向老师炫耀:“您看我这个家的装修,全是我利用工作时间偷跑回来干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作为一位国有企业职工,以占了国家便宜为荣,还能对孩子有什么好的影响吗?可怜这位母亲,对孩子期望值颇高,对老师百般挑剔,却不知检点自身,没意识到“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最近《北京青年报》连载——寻找孩子的道德细节,引起了全社会的反响。借此机会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人格培养固然十分必要,但是我特别想说的是,这些道德细节我们成年人做得怎么样,家长们又做得如何呢?我组织初一年级同学讨论其中的一个内容:“吃完麦当劳你收餐盘吗?”两个同学的发言发人深省,一个同学说:“我每次都收,因为我妈妈从第一次带我吃麦当劳就告诉我要自己收拾,而且妈妈从来都自己收。”另一个同学则说:“我也想过要收,我妈妈不让。”显然,家长的道德细节给孩子带来了最直接的影响。就我个人的所见所闻,曾经无数次地引发出我的感想:
当您带着孩子一起闯过了红灯,可能jiāo警没有看见,
——但您的孩子看见了;
当您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可能没有人干涉您,
——但您的孩子看见了;
当您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很随意地吐了口痰,
——您的孩子看见了;
当您在酒桌上推杯换盏之际口无遮拦“无话不谈”时,
——您的孩子听见了;
当您很不礼貌地嚼着口香糖与人jiāo谈时,
——您的孩子学会了;
当您收到别人的礼品甚至是贿赂让孩子去享用时,
——您的孩子已经被污染了;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最近距离、最直接的榜样就是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孩子身上的优点、美德是您给的;同样,孩子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您也难辞其咎。
不都是孩子的错。孩子身上一定有家长的影子。
通过众多案例得出上述结论后,我也曾对此有过质疑: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父母自身很优秀,无论个人品质还是学业和事业,都无可挑剔,但他们的孩子却一身的毛病,懒散、任xìng、不爱学习……父母一筹莫展,老师也备感困惑。“那么温文尔雅的父亲怎么有这么一个儿子?”“爸爸博士,妈妈硕士的孩子怎么就不爱学习呢?”看来孩子的品行优劣单纯从父母遗传和影响上找原因是不够的。
在一次我和正在人民大学哲学系读书的儿子jiāo流时,儿子提醒我:“妈妈,你不要把影响和教育混为一谈,这是不能够完全替代的两个概念,家长本身很优秀而教育失败的大有人在。今天的家长哪个不望子成龙啊!哈佛女孩刘亦婷其实就是她父母亲遗传——影响——教育的一件成品。”随后他给我介绍了他大学同宿舍的一个“惊人相似”的现象(儿子原话就用了“惊人相似”四个字):他们宿舍共6个人,除他一人是北京的以外,另5位同学分别来自四川、湖南、云南、贵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