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66 章(第1/4页)  一弯明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打听那位赠我数语的老方丈,竟也已经圆寂了。新任的方丈倒是真和《鹿鼎记》里面的那位和尚一样,见着钱眼睛特别亮。

    我的结局究竟会是什么样子,老和尚说“今生未明而来生已定”这个来生是不是指我在现代的命运?这和尚的偈语中是莫名其妙的,预言都是模糊不清的,这个老和尚的放在其他人身上可能也可以套进去呢。就比如那句“缘起自有缘灭,缘灭自有缘起,今生无缘来世有缘,生生死死只在一线之间”这个就明摆着的大废话,难道谁不是生死一线间吗?

    我一声长笑,欣然离开。

    这一年,允和海棠终于可以在天上团聚了,希望这次没有人再策划什么了。

    zxn1229 2006-12-12 22:15

    但愿同死

    雍正三年的初春,陈静姝远嫁九江。对方是陈修平的一个文友,来此找陈修平办文会的时候,遇见了陈静姝。那男子家里略有几十亩地,母亲辞世较早,静姝嫁过去并无婆媳问题。我对他贯输了一番老婆的命令就是圣旨,以专情老婆为荣,以广纳小妾为耻等理念之后,觉得这个文人还是没有完全被礼教给dú害,也就点头了。为此,我正式认了陈家兄弟为义弟义妹,让他们彻底脱离仆从的身份。

    这年,九九重阳,我和馨兰在贵州茅台镇,正是取赤水河的河水酿造茅台酒的日子。这一日的赤水河格外的清澈,特别适合酿酒。“川盐走贵州,黔商聚茅台”,此地人来人往,整个镇子都飘散着芬芳的酒香,让人闻着,便带上三分醉意。

    是夜,喝得酩酊大醉的我收到了一个犴骨扳指。他还真有办法,居然能从圆明园的湖里把它找出来。我笑得傻傻地,把它套进在大拇指上。想着再过一个多月就是他的生日,于是我找到当地最有名的酿酒师傅,买了一坛茅台托来人给送去。

    小雪飘然,我坐在温泉别墅里看冬景,陈修平送来一封信。拆开一看,是玉写给我的。里面除了唠叨了一下十三的身体,还提到年妃的逝世。胤探望病中的她便回了紫禁城,虽册其为皇贵妃,宝册未到,那个和我长得极为相似的女子便香消玉殒于圆明园。福慧岂不成了没娘的孩子,我不由得叹了口气。至于年家,树倒猢狲散,该败落自然也就败落了。

    信中更说了圆明园的美景:“江南风物,四时之景尽在其间,风流婉转皆尽其能。一日,予随王侍驾,王曰:‘此间风景,尽得苏州虎丘之神韵。”上曰:‘甚憾矣,朕独缺一弯明月相照。’馨兰给我研磨,我回信道:“虽有江南神韵,独无江南之碧水。物秉天xìng,梁园虽好,终非故土……“

    雍正四年的初春,我在别墅外开了几亩茶园,开始种云雾茶,随后回京祭扫。这次进了城,看海棠,也去看了玉。只是没有见到允祥,他太忙了。玉告诉我允和允都被已圈禁,我一阵迷惑,胤竟然这么快下手了。自己对于雍正朝的所有历史并不详知,仅仅知道他在位十三年。

    五月,我去了苏州,看望唐雅逊和灵空。灵空已然剃度了,雅逊还是和她比邻而居。我在杭州游西湖时收到了一方端砚。于是,我折了苏堤上的柳条,编了柳条篮子,附上一张纸条:“投我以名砚,报之以柳条。”

    九月,我的最后一个仇人死了,馨兰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为此,我很难得地把自己灌醉了。

    雍正五年的初春,我和陈修平饮酒垂钓鄱阳湖中。陈修平即将赴京参加春闱,我对陈修平道:“此去中与不中,不要太在意。宦海诡谲,我不希望弟弟你深陷其中。我见过不少高官厚爵之人,一夜之间抄家灭族。这仕途艰险,虽然你和十三有过数面之缘,但做人还是要靠自己。”陈修平点头道:“修平知道了,我不会仗着姐姐的关系肆意妄为的。做人为官,都以谨慎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