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六六章 算计家臣的大把工资(第1/2页)  三国之无良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或许这些大道理,流民未必会懂。

    但亘古不变的道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是父母亲最大的成就!

    孩子不仅仅是瓜瓞延绵、繁衍后代的工具,他们更是一种寄托,父母亲一些未完成的愿望,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愿意把它们继续下去。

    见公子无能如此爱戴孩子,那些孩子们的父母,无不欢欣鼓舞,无不极尽忠诚。

    刘良一次无意识的装逼举动,算是一举的收获了徐州方面流民的心,而他的精神力再次得到无形的加持。

    更让刘良始料不及的是,这些种田好手们,可谓在日后为刘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周转迁徙于各种蛮荒之地,为后世的华夏大中国,建立起无数个大粮仓。

    或许被在场众流民的热情目光所感染,刘良说出了一句让糜竺和吴景脊背出汗、肾上腺狂飙的话语。

    “各位乡亲!谢谢你们,能信任我东莱刘家!我刘无在这里保证:自此后,我保证你们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保证你们的孩子在成年之前,衣食无忧,个个有书读,人人有文化。等他们成人后,我保证他们个个能成才,人人有工作做!”

    “我刘无,用人不限资品,但择有材!二三子其佐我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一份剽窃而来的另类的“求贤令”,算是被刘良推到前台。他不知道,这句话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对现今百姓、寒门、世家和朝廷产生怎样的冲击。

    天大的承诺,惊现于官道上。

    在这个时代,家族世代相传之家学,是财富、荣誉的一种象征,没人愿意自家的东西被他人侵占。

    这种小农经济形成极其浓厚的家庭观念,以及世代相传的儒家思想影响,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读书的重视是世界上很多民族所不及的。

    所以说,念书学习,绝不是一件小事。

    而是重要的攸关一个家族繁衍昌盛、生死存亡的一件大事情!

    要知道,一些贫苦家庭,为了能让子孙学习文化,要经过几辈人漫长岁月,努力的积累财富,而且还需要特殊的机遇,才能成为大家族的学子。而这种学子身份,等同于卖身契一般,变相“家奴”的存在。

    而真正能出人头地的,可谓之少之又少!

    而今,公子无的一句庄重的承诺。

    等同于保证了贫苦贱民能够转变身份,等同于家庭幸福、家族兴旺的通道,彻底的向贫苦百姓打开大门。

    梦想演变成希望,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希望而奋斗。

    只要努力,只要有勇气和行动,只要能忠诚的跟随东莱公子无的脚步,那么就一定有结果,就一定能把希望转变成现实!

    期待!惊喜!感激!!!

    这是快乐情绪所产生的力量,大部分人都在享受这种正能量。

    只有真正了解真实困难程度的少部分人,他们在享受这股正能量的同时,为主公担忧的负能量也在心中同时升起。

    “主公可知,供养一个学子,所耗几何?”糜竺最先忍不住小声问向刘良。

    “哦,孩子读书,能花几个钱?了吧,过了这村可没有那店啦……”

    “主公,我押注……”

    没啥心眼的文丑,第一个站出吃螃蟹,刘良为他点赞,但收他钱的时候,也绝不会有半点客气。

    “押多少?”

    “三年工资,全部押上!”

    刘良没想到文丑还有土豪的魄力,不由得,追问了一句:“三年全都押上?你日后不吃饭啦!”

    “不怕!主公平日的赏赐,足够吃饭了。我想替母亲大人,赢回一个好的宅院,让她老人家好好享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