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斌意外的碰到了黄培生。黄培生不由分说,拉着郑斌上了车,说:“到我厂里看看去。”
黄培生有一家生产工业用风扇的工厂。以郑斌的眼光看,工厂的管理不好,车间里摆放很凌乱,有些半成品随地堆放,厂区内也比较脏。
不过郑斌告诫自己,不能用国有大企业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农民企业家办的工厂。他们昨天还只是农民,今天就成了企业家,这个中间有一个转变过程,不能过于苛求。
他们两人闲聊了几句以后,黄培生又说:“郑总,我在带你去个地方。”
他们来到一个不大的厂区,院子里面有一栋两层的厂房。一楼是生产车间,摆放着服装生产设备,二楼大部分是仓库,隔出几间房作为办公室。
“郑总,这里原来是街道办的一个服装厂,已经垮了。我承包下来,一年给街道交5万元的承包费。”
这栋厂房的单层面积约1600平方,郑斌看了一下那些服装机械,也都是接近于报废的设备:“黄总,这些服装设备基本都要淘汰,你要准备一笔投资。
但总的说,5万元的承包费还是划算,因为原来工厂还有很多熟练工人,承包一个老厂还是比你新建一个工厂来的快。”
郑斌买下龚岭岭矿,现在已经赚到钱了;要是开个新矿,没有一年的折腾,别想见到钱。
“郑总,我的想法和你一样,所以街道开价5万我都没有还价。
另外,这个厂还有几个残疾人,是街道福利安置的,可以享受减免税的政策。”
“是肢体残疾还是智障?”
“肢体残疾。这几个人我都见过,他们也都工作好几年了。”
服装是轻工业,有些工种可以由残疾人来做。
“郑总,我做了一些市场调研,我决定专门只生产牛仔裤。”
牛仔裤的适应性更广,叶咏珊c李维珍等美女都穿牛仔裤。
“黄总,你这个思路可能是对的。我到香港去过,我看那里的人,男的女的都穿牛仔裤,说不定这是一种流行的趋势。”
“郑总,你这样一说,我就更有信心了。
我们做服装的人都知道,服装流行的趋势,是大陆看香港,香港看日本,日本看美国。香港的今天很可能就是我们这里的明天。”
“黄总,你牛仔裤的面料怎么办?”
当时,牛仔裤面料的生产厂多半在广东,福建,从那里到牡丹市有2000多公里。用汽车运输太贵,用火车运输,中间要经过几次编组,耗时太长。
“郑总,你眼光厉害,一下子就看到了问题。
在云杉省海棠市刚成立了一家生产牛仔布面料的厂家,是一家香港公司投资的。我一个朋友告诉我,我还去那个厂看过。
如果不是有这样一家工厂,我也不会想着去做牛仔裤。”
海棠市到牡丹市只有500多公里,无论是汽车运输还是火车运输都方便。
“郑总,你觉得怎么样?我们一起做吧。
我准备注册资金50万,我出40万,你拿10万。”
在第61章里,黄培生曾经说他想办个服装厂,专门生产西裤,他邀请郑斌和他一起做。
当时,郑斌以为黄培生说的是场面上的客气话,没有当真,随口就答应了。
郑斌没有回应,反问道:“黄总,你的销售怎么搞?”
黄培生一笑:“郑总,你不在服装行业,你不知道。
我省没有生产牛仔裤的工厂,服装店卖的牛仔裤全都是从广东c福建那边进来的。
每次进货都要进一定的量,不然连差旅费都赚不回来。但做服装这一行,库存量大绝对是毒药。
我如果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