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们的勇气。
"当然这不是工人们的错,当新机器出现的时候,工人们只能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是自由市场改变了他们的身份。如果你已经45岁了,而且不会英文,只会讲葡萄牙语,你又能怎么样?在纺纱车间工作了30年,你的听力已经不能和常人相比了,所以你只能接受被淘汰的命运。也许有人说可以把这些工人送去培训,让他们培训后再回来就业,但是别忘了他们的背景,有些人可以学学初中的课程就能成为一名电脑维修师,但我们的工人不是这样!"
"我们的工厂放弃他们,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也将因此失业,自由市场可以帮助他们重新找到就业的机会,他们也给这个社会带来了很多积极的东西,只是我们需要一个完整的安全体系,归根究底,还是社会得到的利益最多,但同时社会也应该为出现的问题负责!"尽管当时的社会安全体系还不健全,但巴菲特并没有为这样的社会现实收拾烂摊子的意思。不管工人们得到的退休金有多少,巴菲特认为那些都是工人们应得的,"市场并不完善,你绝不能指望这个社会能给你一份很体面的工作!"
由于巴菲特最终选择关闭工厂,纺织业也成了伯克希尔-哈撒尔公司成立初期资本积累过程中不堪回首的往事。根据巴菲特的规划,在他的伯克希尔公司已经完成了对于内布拉斯加家具城的收购后,保险业可以推动公司未来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巴菲特把若干个小保险公司融合起来,新公司也因此成为了国民赔偿公司的一个重要支柱。这个决定在当时曾被人称道,但若干年后,公司的发展方向却被认为远远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这样的发展策略也被认为是错误的。
两难抉择
1985 年对于巴菲特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头。当巴菲特把通用食品公司(General Foods)出售给菲利普o莫里斯时,仅仅这一支股票就为伯克希尔公司赚回了3.32亿美元的收入,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著名财富杂志《福布斯》也开始了对于巴菲特的关注,在福布斯列出的世界400首富名单中,就有巴菲特的名字,当时,想要进入《福布斯》的财富名单,意味着你的身价必须要在1.5亿美元以上,但巴菲特就做到了,那时的他只有55岁,能在55岁就成为亿万富翁,这的确不简单,而且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亿万富翁都有进入财富榜单的实力 - 14个人中只有1个人才能有这样的幸运,从这个角度来讲,巴菲特的经济头脑绝对不一般!究竟是什么让巴菲特有如此神奇的魔力?也许把他小时候最喜欢读的书改名为《赚到百万美金的1000种方法》更能解释这个现象,但是在巴菲特童年的幻想中,积累财富这些和金钱有关的话题从来没有出现在他的心愿中。
在伯克希尔-哈撒尔公司刚刚上市的时候,股票的票面价值只有7.50美元,但是现在,在巴菲特的领导下,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发生了质一般的飞跃,每支股票飙升到了2000美元!尽管如此,巴菲特并没有因为公司规模,特别是资金规模的急速扩大而选择把公司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公司,他认为那样的话,公司需要额外支付一笔经纪人费用,当然,巴菲特的这个观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样的伯克希尔公司更像是一个俱乐部xìng质的集合体,过高的股价也让人们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伯克希尔公司上。
随着伯克希尔-哈撒尔公司在金融界受到的关注累日剧增,巴菲特也开始在业界声名鹊起。现在当他走进一个投资者聚集的大厅时,人们的注意力将瞬间集中在这位55岁的富豪身上。对于美国广播公司的收购的确改变了巴菲特的生活,大屏幕也不再是巴菲特遥不可及的事物,在著名的美国肥皂剧编剧阿涅斯o尼克逊(Agnes Nixon)的劝说下,巴菲特在后者导演的剧集中过了一把演员瘾。巴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