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开发的工艺流程变成资本是可以理解的,汉堡小组也是这个思路。
战争开始阶段,在陆军军械局的日程表上,重水的生产工艺问题并没有被列为“享有特别优先权”。因为当挪威的重水生产工厂正在发挥功能的时候,为什么还要花费大笔金钱在德国建造新的工厂呢?
2关于回旋加速器建造的难题
就粒子加速器而言也是同样情形。加速器的建造对于核物理学基础研究是极端重要的,但显而易见的是,德国人落在了后面。在美国,已经建成和正在建造的回旋加速器就超过了30台。而在德国,尽管有同样多的充满了憧憬的雄心勃勃的计划方案,但实际存在的回旋加速器还一台也没见到。不同的计划制订者都坚持要求享有一种特权待遇,并且围绕紧张的资金供应问题而争吵不休。
回旋加速器局部配套散件的重要制造商是西门子公司,而加速器整体发展思路也集中于古斯塔夫•赫兹及其同事维尔纳•许策(Werner Schuetze)的西门子实验室。军方对回旋加速器的建造也很感兴趣,鉴于无法参与到已经开始实施的项目中,陆军军械局便横下决心,发誓要拥有自己的加速器,并将其命名为“高电压发生装置-S”,从表面上看,它就是一台高压发电机,而隐藏在这个名称后面的,则是配备有重达270吨磁体的大型回旋加速器。
正文 三、万事开头难(4)
:2010-6-26 8:28:52 本章字数:1080
在战争开始后的很短时间里,邮政部也获委托建造两台回旋加速器,而这却招致了那些面对同样相关原子物理学复杂问题的其他特定研究群体的不满和怨恨。回旋加速器项目落户邮政部,使帝国军备部、西门子公司,还有威廉皇帝学会新任主席阿尔贝特•弗格勒,无不有一种处境尴尬之感受,惟恐自己的项目计划被抛在后面,可是他们也在犹豫踌躇,避免对邮政部进行公开的批评,因为他们已经听说了希特勒曾为奥尼佐格“背书”这件事。68
希特勒先后数次到坐落于小马赫诺的帝国邮政部研究会,以及位于米尔多夫的“特别物理学问题办公室”新建筑进行视察。奥尼佐格对这种如同“搬上舞台展示”的视察内涵意义十分明白。每次当元首莅临之际,他都令左右随员退后,亲自陪同希特勒,单独漫步穿行于最新的研究测试设备之间。在整个过程中,即使是希特勒的军事副官,未经允许也不得擅自进入实验室。自始至终,希特勒都握着奥尼佐格的手。向邮政部长挑战的那些竞争对手不再公开与他作对了,弗格勒则改弦更张,建议邮政部的研究项目应该与军备部和西门子公司享有同等的“国民待遇”。
鉴于同西门子和军备部的合作问题搁浅,奥尼佐格便另辟蹊径,与奥地利的埃林公司(Elin Company),还有波希米亚(Bohemian,即捷克)的一些企业,如切拉科维采(Celakovice)的福尔曼(Vollman)、斯拉夫无线电设备(Radioslavia)及克日热克(Krizik)等公司,建立起了协作关系, 69这些企业为邮政部提供回旋加速器的设备和装置。
因为是建造德国第一台可实际运行的回旋加速器,对于奥尼佐格而言这或许更是个声望问题。研发规则的严重失调和卑鄙的嫉妒心困扰着整个加速器项目,最后,直到1943年终,只有海德堡的博特的回旋加速器进入准工作状态。
就如同重水和铀研发的情况一样,似乎是通过德国人战场上闪电般的胜利而为回旋加速器难题寻找到一个解决方案。陆军军械局得到情报,在巴黎有一台“半成品”回旋加速器,那是由瑞士的厄尔利康公司(Oerlikon Company)为法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