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8 章(第1/4页)  希特勒的“原子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型-Ⅰ的测试开始,代号为B-Ⅰ4。尽管这次没有测量到中子增殖现象,但科学家们依然保持了乐观态度,他们确定,通过铀和重水的分层jiāo替式布局,试验总会在某一天获得成功的。下一步需要澄清的问题是,所必需的重水和铀的数量应该是多少?冯•魏茨泽克得出了两种物质各需要5吨的结论,可是,鉴于客观存在的两方面因素,他的这个估计显得有些离谱了。

    严重的缺陷存在于重水生产方面。1941年,诺什克水电公司的重水成品量还不到1吨。由于产量仍维持在原有的水平,所以“铀俱乐部”要想获得足够数量的可用重水,就不得不再等上若干年。

    一种可以替代重水的选择是石墨。在海德堡,博特和延森正在对这种可能xìng进行调查研究。在最初几次测量过程中,博特依然没有能获得高纯度的原材料,他曾假设,如果使用较优质的原材料便能够得到较好的结果。在这一点上,海森伯格同博特的思考角度有所不同,当海森伯格希望在启动大规模测试之前就得到一种终极理论明确之时,博特对于将要展开的试验已经有了足够的理论根据。他建议立即建造一座“‘制备物-38’和碳的反应堆”,也就是“铀和石墨反应堆”。博特指出了一个正确方向,进一步的铀和石墨测试已经显示了这个方法是有可能取得成功的,但是海森伯格拒绝采纳博特的建议。

    正文 一、“一条直接获取zhà弹之途”(4)

    :2010-6-26 8:29:07 本章字数:1152

    瓦尔特•博特,德国实验物理学家群体的翘楚之一,而维尔纳•海森伯格,则位居德国理论物理学界“首席宝座”,在俯视同僚的同时并流露出某些一览众山小的“学界王者之风”。这两位德意志伟大的物理学家,均为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职位当之无愧的人选,但是,海森伯格可不想放弃既有的控制权,他所希望掌握的,是亲自决定在什么时候或以何种形式开始铀反应堆的建造工作。

    博特设法避免了随后几次险些要发生的公开对立。在1940年6月和1941年1月,博特使用从西门子公司获得的一批新石墨原料继续他的测量工作。让他感到失望的是,所得到的标准值依然达不到他想要的数值,为此他得出了“即使高度纯化的石墨也不适合作为一种中子减速剂”的结论。但是博特却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所使用的原料并不是真正的纯化材料。

    格奥尔格•约斯和威廉•汉勒于1940年春天所得到的结果,与瓦尔特•博特测量模型结论形成鲜明对照,约斯通过对食糖和马铃薯粉的实验室加热试验步骤,已经获得了纯度极高的碳,他指出,由于其他种类的碳被镉(cadmium,第48号元素,符号 Cd)和硼的污染过于严重,纯碳的基本xìng质可以发挥一种减速剂的相应功能。从马铃薯粉或食糖中提取纯碳这个想法想必是已经为物理学家们所摒弃的想法被忽视了。

    时间过去一年之后,约斯接到陆军军械局通知,他得到了一个汇报他的想法的机会。1941年3月,约斯获邀出席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讨论会,并且被告知要向与会者就他与博特的不同实验结果作介绍xìng发言。5在长达两天的会议期间,约斯得到的发言时间仅几分钟;而另一方面,博特则有45分钟的时间进行系统陈述。自始至终,讨论会也没得出什么确定的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博特的意见比他的哥廷根同行所持的异议更具影响力。石墨法没有进行更深入讨论便被放弃了。历史学家后来声称,德国人之所以不得不放弃石墨反应堆的建造,原因在于德国的工业技术水平还不具备将石墨高度纯化的条件。除此之外,这种材料更需要储存起来用于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