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3 章(第3/4页)  希特勒的“原子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工厂实施破坏,但行动却以灾难xìng的后果而告失败。英国人决定进行第二次打击,这回成功了,18个高浓缩电解槽设备被zhà毁,1.5吨重水也流进了下水道。61这座工厂耗时6个星期修复被毁设备,随着一座巨大的洗提塔的复原,工厂于1943年4月重新投入生产,并且日后的产量还有所增加。英国人1943年2月间对留坎的攻击,无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最成功的突击行动之一,即使其效果被估计过高了。

    不过就“德国铀项目”总体而言,这次打击被描绘成一个转折点。军方人员和科学家不得不意识到,设在一个被占领国度的大型工厂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借一次“铀俱乐部”主要科学家举行会议的场合,埃绍传下命令,放弃在挪威扩充重水产量的途径,作为替代,德国境内的重水生产工厂建设应加速进行。 两个大型重水生产设备方案“哈特克-聚斯法”和“克劳修斯-林德法”被列入讨论,同样的被涉及的还有一两套高蒸浓装置。

    各个参与此项工作的研究小组都将自己的“看家方案”拿了出来,哈特克小组和法本公司之间展开了激烈科学论战和专利权争吵,而多数人也认为高蒸浓装置的建造要比那些大型设备装置能更快地进入cāo作。不管怎么说,关于这种设备装置的投资问题,并没有超出对于仅可能生产出包括最低百分比浓缩度初级重水产品的认识局限。基于这个意图,埃绍和哈特克于1943年5月中旬还专程往意大利跑了一趟,但任何结果也没带回来。

    1943年夏天,法本公司在挪威的处境愈加困难。盟国的持续空袭严重影响了氨水产量的进一步提升,氢的电解的缩减导致重水生产相应下滑。作为挪威工厂部分股份持有者的法本公司,对有可能遭到更多的袭击而害怕的要死,这可是个涉及到钱的问题,与在德国国内所遇到的情形对照强烈的是,发生在挪威的经济损失难以得到补偿。因此,当保罗•哈特克竭尽全力希望延长“挪威重水”这台剧目的演出时间时,法本公司却不再甘心情愿地与他共舞了。

    1943年9月底,法本公司与“铀俱乐部”的重水专家举行会商,经过修改的重水问题指导方针终于出台:在挪威的重水生产必须停止,初级产品将运往德国境内。

    正文 三、铀反应堆(3)

    :2010-6-26 8:29:48 本章字数:1181

    2迪布纳与海森伯格:反应堆设计方案之争

    当维尔纳•海森伯格得知库尔特•迪布纳在戈托夫的成功后,所表现出的是一种近乎漠视的态度,认为迪布纳的反应堆设计就如同“一个同类品种的改良型”。因为已经做出了层式反应堆一定能够取得突破的假设,所以他不能认同一个竞争方案的存在,再往前走一步就是公开的冲突。海森伯格要求举行一次核能问题讨论会,并提出阿尔贝特•弗格勒也应该出席。亚伯拉罕•埃绍不敢怠慢,立刻布置筹备工作,并预定1943年5月7日为会议召开日期,主题是研究讨论行政管理事宜。然而届时弗格勒却没露面,他远远地躲开了。

    会议所讨论的问题中,就重要xìng的聚集点而言,以反应堆设计方案为最。鉴于戈托夫实验堆模型-Ⅰ和Ⅱ的系列测试所得结果,库尔特•迪布纳也受邀出席。其间,他用一种非常聪明的策略巧妙地避免对海森伯格提出正面批评。事实胜于雄辩,将戈托夫和莱比锡的结果做一比较,对于不同几何外形的考虑是绕不开的事情。卡尔-海因茨•赫克想另做一番计算,那便造成一种微妙的局面,因为他已经坦率地说出了关于使用铀砌块的问题。赫克的考虑是合理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用石墨代替重水的思路。瓦尔特•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