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爱屋及乌(第1/2页)  休问梁园旧宾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梁王宫内,刘揖坐在大殿的正位,面对朝臣,贾谊、睢阳侯、韩安国等俱在殿堂内就座。

    刘揖:“各位爱卿!过去梁国是不是也经常遇到今年这样的旱灾?”

    韩安国:“梁国这地方各地不太一样,南边几处郡县靠着睢水,与别处比较起来也还算能够保住些收成,不至于颗粒无收,北边良山一带靠近山地,三年两头不是旱就是涝,遇着灾荒年,有时候的年景比眼下还不如。”

    刘揖:“韩爱卿,小王记得您祖籍就是这梁国的吧?”

    韩安国:“回殿下,下臣原籍就在这睢阳城西北几十里的成安县,现全家都已经迁来睢阳。”

    刘揖:“按说爱卿对这一带比较熟了?”

    韩安国:“是。”

    “那你说说看,这些年来,梁国都是怎么一种状貌?”

    “听老辈人说,咱这一带过去不是这样的,秦以后因为连年的战争,再加上灾荒年,一时饿殍遍野,甚至人相食的惨相也还是有的。我朝开国以后,梁国几任国君丞相,俱都苛尽职守,平年成时,百姓也还能饱腹,除了春荒,不至于大批灾民外出计饭,若逢灾年,也只好靠皇上赈灾的救济粮款勉强维持了。”

    刘揖听着点点头,又朝睢阳侯望过去:“樊爱卿!”

    睢阳侯:“老臣在。”

    刘揖:“小王记得您老来这睢阳也有几年了。”

    睢阳侯:“六七年了吧,殿下。”

    刘揖:“说说看,过去灾荒年的时候,老百姓都怎么过的?”

    睢阳侯:“回殿下,说到梁国的灾荒,老臣以为,较起周围其他一些藩国,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刘揖颇感兴趣:“呕,这上是哪里?下又是哪里呢?”

    睢阳侯:“上嘛,说起江南吴越富庶之地,咱这里是比不了,那些地方是鱼米之乡,随便在哪里洒下一颗种子就能发芽。咱这里一年四季总是旱涝不均,因这里自古有这么几条河,睢水、汴河,涡河,沙颖河……就算老天不下雨,总还能浇上几亩地,不至于都饿死。好在咱这地方自古人心向善,民风向好,往年除了朝廷的赈济,一些大户人家也争相设粥棚,别的不说,请就看咱这里的地名:张饭棚,彭饭棚,朱饭棚、李饭棚……那都是一些灾年,整庄整村的百姓都死绝户了,十里八乡,就只有这大宅门前设的粥棚还在。所以,人都不记得自己生在哪里,祖宗何处,就只记得这些饭棚,这些舍粥的地方,也都是百姓活命的地方……”

    刘揖听到这里摆了摆手,神情很庄重:“樊爱卿!不说了!明儿起,咱王宫门前也要搭粥棚,搭最大的粥棚,咱梁国最大的粥棚,支起最大的一口锅,我们王宫所有臣工要和灾民一起用粥饭!”

    众臣工:“王爷千岁!千千岁!”

    2、芷兰挂了面纱只身走出侯府,来在睢阳街头,不由自主地去追看那些偶尔从眼前经过的马匹和驭手,看那马身四周的装饰和驭手身上的道具,一心只想着贾谊和刘揖骑马的事,心想:贾太傅他那么心心念念地在那小王爷身上,我也为他做点什么才好。

    一身男装的芷兰走进一家卖马具的店铺,指着那些马鞭、马刺、鞍鞯和辔头,大大咧咧地问店主:“这些物件都做什么用呢?”

    店主是个中年男人,拿眼打量了芷兰身上那奇怪的装束,上前来一一介绍说:“这位小哥,是要备马么?这些都是少不了的!瞧这副马鞭,用了上好的麻料和皮料,别看它不够粗重,可是结实,甩起来也有份量,要备马这个自是少不了的……这个马刺,刺马嘴用的,瞧这棱角,再怎么不听话的马拿这个一刺保证不敢发飙!这个马鞍……瞧这鞍架,这可是咱们睢阳城里最好的铁匠铺做的,当然了,如果哥儿能有个可心的人给绣个鞍垫装上,那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