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四章 受猜忌杨坚伐齐(第3/5页)  独孤皇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平衡朝堂,稳定江山,战乱中满目疮痍的家园,终于渐渐重建。而独孤伽罗大仇得报,心愿已了,至此退居后宅,再不过问朝政,相夫教子,倒也其乐融融。

    因为之前宇文护不顾百姓死活,利用修建寺庙为自己敛财,致使百姓无所生计,大量男丁避入空门,民间更是无人生产。宇文邕细查之后,命令停止修建寺庙,将原来的款项拨出,用于乱后百姓家园的重建。

    高宾、尉迟迥等人闻言,纷纷赞同,并各自上奏,为民休养生息提出种种方案。

    哪知道宇文邕见自己的提议受到众人支持,话音一转,趁势提出禁佛、道两教,尊崇儒教,勒令僧人、道人还俗,从军或从事耕作。

    杨坚等人震惊莫名,不禁面面相觑。高宾出列回道:“皇上,我国崇尚佛教,百姓心中有佛,才心有所归,皇上禁佛、道两教,恐怕激起民乱啊!”

    众臣也纷纷道:“是啊,皇上,若强力禁佛、禁道,怕神怪罪,累及大周,望皇上三思啊!”

    “是啊,望皇上三思!”

    宇文邕冷笑:“你们可知道,我大周为何有那么多的僧人、道士?”

    高宾道:“自然是因为我大周佛教、道教兴盛,百姓心有所归,有所信仰!”

    “错!”宇文邕摇头起身,在御阶上踱步,“就因为百姓心中没有信仰,我国才有那么多的僧人和道士!”

    此言一出,满殿文武都是一怔,互视几眼,都从各自的眼中看到迷惑和不解。为什么僧人、道士多,反而成了没有信仰?

    尉迟迥躬身道:“皇上,臣愚钝,请皇上解惑!”

    宇文邕目光在殿中慢慢扫过,见众臣脸上都是不解和疑惑,冷笑道:“若你们也常到民间走走,到各处寺庙走走,就会发现,我大周竟有一成的百姓去做了僧人、道士,致使我大周良田无人耕种,军队无人服役。他们不过是借此逃避劳作,躲避兵役,受朝廷供养!如今我大周国力不继,如何去养这等奸猾之徒?倒不如令他们还俗充军,或从事耕种,自食其力。”

    杨坚自幼长在寺庙,受佛教影响极深,此时心中激动,出列拜道:“皇上,我大周开国之初,大周内忧外患,岌岌可危,许多佛门高僧在民间宣扬佛道,安抚民心,佛、道两教已是深入民心。如今虽然有人怀有私心出家,但皇上也不能因此迁怒佛门!否则岂不是‘狡兔死,走狗烹’,被人诟病?”

    宇文邕听他指责,不禁脸色微变。高颎见杨坚把话说重了,连忙出列禀道:“皇上,佛、道两教在我大周已根深蒂固,若是贸然禁佛,莫说愚昧百姓,就是朝中众臣也无法接受。若强制禁佛,恐生民乱!请皇上三思!”

    尉迟迥跟着道:“是啊,皇上,请皇上三思!”

    众臣齐道:“请皇上三思!”

    宇文邕见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支持,心中又怒又觉无奈,只得道:“既然如此,此事再议吧!”

    众臣见他不再坚持,这才暗暗松一口气。杨坚见他眉宇间皆是不耐烦,料想他还未将此念头放下,躬身道:“皇上,或者可用两全之法……”

    话刚说了个开头,就被宇文邕打断,他摆手道:“此事再议,朕自会定夺!只是如今我大周朝堂稳定,齐国仍然不断扰边,老随国公在时,曾有过一个攻齐战略,朕想请你与高颎将军一同商讨,看是否可行。”

    杨坚话被打断,心中暗忧,只是他嘱托之事又不能不应,只得与高颎二人躬身应命。

    宇文邕欲禁佛、道二教,却遭到群臣反对,心中烦闷不已,感叹身居帝位,却无人能懂他的心思,而他引为知己的独孤伽罗,偏又不在自己身边。

    杨素窥破他的心思,趁机向他举荐赵越,言道:“赵越此人之所以受宇文护重用,只因他善于猜度人的心思,又头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