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61、清末纪实:刑部的大部头律法,使官(第1/2页)  蒋介石的一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尔丰的律法不符合大清律例格式…”另一位御史说,“根据大清律例通行的格式,律法由‘前言’‘大清光辉历程’‘制定律法的依据’‘官吏的职责’‘法律实施的范围及区域’…等部分组成…这些东西,赵尔丰的律法里…一个也没有…我从未见过如此不符合规范的律法…”

    “让这种律法流行…官员颜面何在!朝廷颜面何在!大清颜面何在!”这位御史最后说。

    …

    赵尔丰的律法受到朝廷从上到下的一致抨击…

    赵尔丰的律法,和清朝其它律例比起来,确实太过简单…

    赵尔丰最新颁布的《乌拉章程》中…只有简单的几条:…牛驮运不得超过10斤,背夫不得超过70斤;一匹马只准乘1人…

    …史册上记载的《乌拉章程》,是赵尔丰撰写的律法里…流传最广泛的一版:牛驮运不得超过10斤,背夫不得超过66斤,过重者、百姓可以拒雇;一匹马只准乘1人,随行货物不得超过0斤;雇佣的骑驮在乌拉途中倒毙的话,官兵应予以赔偿…

    当时律法制定以繁难为荣——以“全面准确;有依有据;符合格式”为荣:基本上不怎么考虑百姓读不读的懂;刑部每出一部律法都会受到下级吹捧…刑部无法判断自己律法的优劣…刑部的律法“很官方”“废话很多”…

    “读律法文书…是件痛苦的事…”一位基层官员说,“但是,学习本来就是痛苦的,不是吗?…”

    像这位基层官员一样吃苦耐劳的官…毕竟是少数…多数官员对刑部的“大部头”律法望而却步…官员们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法律…百姓们更不会用…

    律法制定以“符合格式”为荣…不符合格式的法律是“不合格法律”…在这种潮流下,赵尔丰逆流而动…赵尔丰创作出百姓口口相传的简单律法…

    赵尔丰的律法受主流官场抨击…

    尽管受到抨击…赵尔丰还是顶住压力创作出一部又一部《乌拉章程》…

    《乌拉章程》极其通俗易懂:《乌拉章程》是用当时农奴的口语写成的…

    《乌拉章程》在川边流传开来…

    在清末那个暗无天日的年代,《乌拉章程》带给川边百姓很多实实在在的利益…为遭受沉重乌拉支应的藏族百姓减轻了负担。

    《乌拉章程》耗费了赵尔丰毕生精力:赵尔丰把一生的智慧融到了这部律法里…

    《乌拉章程》是赵尔丰人生的巅峰…

    除了撰写《乌拉章程》,赵尔丰在川边还做了很多别的事:

    政治上,废除土司制度,改设流官管理;

    g教方面,抑制寺庙势力的恶性膨胀;

    经济上,禁止土司、头人、寺庙放高利贷,废除土司、头人、寺庙的经济特权,废除无偿劳役和各种杂派,鼓励垦荒,兴厂开矿,改善交通,发展邮政,统一度量衡;

    教育方面,发展官学,打破了寺庙对于文化教育的垄断;

    …

    1911年7月,清朝调赵尔丰到四川接替王人文…赵尔丰离开了他洒下无数汗水的地方——川边藏地区。

    赵尔丰在川边被人歌颂…赵尔丰撰写的律法青史留名…赵尔丰给i藏百姓带去了文明、富裕…赵尔丰是一位民族英雄…赵尔丰回内地后…他的光芒迅速消退…赵尔丰用残忍的手段镇压了保路运动…

    “清朝之所以调赵尔丰到四川,是因为赵尔丰手段强硬…”民国学者说。

    赵尔丰是个手段强硬的人…赵尔丰在川边藏实施的改革…削弱了农奴主的权力…遭到农奴主的武力抵抗…赵尔丰对这些抵抗进行了强力镇压…

    “我和他们做过沟通…但是…他们是无法沟通的人…”赵尔丰说。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