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系不用的人才是白痴。
在行业内的关系,只是让他们拥有了一个更高的。
但稳定住“江湖地位”,凭借的却是实力。
没有足够的实力,光靠关系,在乐坛这个领域根本混不开。
比如说弗兰妮-柯本。
这位女歌手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科特-柯本,母亲是乐队的主唱柯特妮-洛芙,教父是r.e.m乐队的主唱迈克尔-斯普泰,教母是好莱坞明星德鲁-巴里摩尔。
按理说,拥有着这样的关系,远远超出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乐坛和好莱坞明星。
然而弗兰妮-柯本自以歌手身份出道以来,压根没有给歌迷留下任何印象,根本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作品。
或者说,唯一的印象是:啊,那个家伙我知道,柯本的女儿,比她老爹差远了。
说起弗兰妮-柯本,乐队的主唱马特-沃尔斯特是科特-柯本的崇拜者,乐队的后垃圾摇滚风格,就是受到了nirvana的影响。
在数字唱片时代的乐队中,算是比较成功的一支。
——尽管他们在太平洋对岸的知名度也不高。
鬼知道这是为什么,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年代,许多在欧美乐坛获得巨大成功的歌手和乐队,在太平洋对岸都没什么名气。
大概要归结为某一堵墙的影响?
乐队最活跃的时间,是从年,随后便不知道什么原因而沉寂了下去。
在那段时间里,北美现代摇滚榜和公告牌榜单上,乐队都是常客,时不时就会杀入前几名,甚至是第一。
这支乐队的作品,由于融合了硬摇滚的风格,大多也以热血、激情而著称,颇有邦-乔维的风范。
专辑中的最后一首歌,就是一首这样的作品。
。
这首单曲曾经登上过北美现代摇滚榜的前十,在公告牌单曲榜上也进入过前三十的位置。
虽然比起和这样双榜第一的冠军单曲来要差了许多,但也是一首精品。
而且更符合专辑的要求。
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罗杰舍不得将版权拿出来和二十世纪娱乐分享,因此选了一首相对来说“不值钱”一点的。
在专辑的十首歌里,是最“热血、激情”的一首。
但本质上,却依然是一首黑暗风格的单曲。
当然,这是指罗杰改编以后的版本。
原版的是一首充满了正能量的摇滚,寓意在绝境之中也要坚持奋斗和抗争。
但因为专辑整体主题的缘故,罗杰打算将这首歌改成充满绝望的黑暗风格。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
编曲、唱法都不需要做出任何调整。
只需要在后期制作过程中,让声音的环境显得更空旷,像是在无边的荒野里,就足够了。
再配上专辑的整体主题,一首充满正能量的歌,瞬间就会变得负能量满满。
对于罗杰来说,这也是一个很有趣的“小游戏”。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