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八十二章 懿旨(第1/2页)  我的如此芳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是国事,可也终究是家事。太后有些心气不快,可有陆公公在场,她也不好当着宫人的面数落苛责起当朝天子来。

    于是,太后便拧着眉毛,索性催促了起来:“动作快点儿,收拾完了就退下。”

    “是,是。”陆公公忙不迭地点头,他不知道太后心中的想法,还只道原是他误会了。

    很快收拾起了地上散落一地的折子,陆公公按照明烨的命令把它们尽数废弃在了角落里,又借着光线投射不到的角落,渐渐退出了太宸殿之中。

    “朕突然心中有一疑惑,尚未获得解答。”看着陆公公虽是慌乱,但却还算井然有序的动作,倒是给他提了醒。

    不得不说,人的记忆实在有限,记得了这个,可能一个转身,便忘了另外的一个。

    当杂事一一堆上心间的时候,便丧失了基本辨明的能力:“想来母后倒是比儿臣要更识体一些。不若,这个疑问,就由母后您来解答如何?”

    不待太后做出回应,明烨便立刻道出了他心中的疑惑:“景安王入京,为的是通州水患,带起了此次弹劾之潮的人亦是他。可是如今,这二者,他怎么倒是销声匿迹了”

    明烨只是很好奇,他这位皇叔,从未踏足京都,尽管是身为皇亲国戚,可身后却无势力可依凭。明明是孤掌难鸣,那么,是怎么做到如此深广的与人交集的

    说是相问,但却并不考虑旁人的反应,其实只是听上去好听很多的逼问罢了。

    太后就知道,他们的这个话题,最终还是绕不过景安王去:“景安王日日流连烟花之地,他哪里来的心思管这些得亏明家登基称帝的是先帝,而不是他。”

    有个说法叫做欲盖弥彰。太后不知道她越是想要解释什么,其实越是在进行着将事态越描越黑的过程。

    当然,当局者迷这样的终年不变的真理,太后显然也是未能得其精髓。否则,她又怎么会陷在自我的解释当中无法自拔

    “或许便是如此。”明烨将竹简交由到了太后的手上:“这些言之无物的东西,儿臣这里还用不上。”

    霖风的事例,在明烨这里,完全活成了一则事不关己的故事。故事故事,故去的旧事,能起到警醒的作用便是启示,不然它便永远只能是一个无谓的故事。

    “还有,太宸殿最不缺的便是笔墨纸砚。这些宣纸,母后还是一同带走吧。”他不知太后带来这些东西又是意欲何为,但是这都和他无关了。

    他愿意相信谁,那是他的事情。便当真有一天会因此而悔得肝肠寸断,那也是他自己一个人的事情。这当中,为何要由别人来掌控他的行事轨迹

    “烨儿,你当真考虑清楚了”太后有些手足无措,可也不愿就此离开:“休要逞一时之快,而忘了潜藏的后患。”

    其实,景安王此次的进京,对于太后而言,无疑真的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助力。

    两国交战,都会寻一个由头。若是没有景安王的上奏弹劾,太后或许永远都找不到动凌珏的机会。

    也因而,便是屡次碰壁,太后也决计不会就此当真悄然收手。更遑论,这不过才是第一次。

    “弦子,杏儿,我们回宫。”太后唤进了二人,张罗她们把此前的东西一并带走:“烨儿,你早些歇息,莫要熬坏了身子。”

    “母后慢走。”明烨笑了一笑,颔首送过。尽管太后的心思总是一如既往地深沉,今夜的话题又是未能如早先所料一般顺畅,但他的心情却似乎并未受到什么不好的影响。

    许是太后并未像往常一样,揪着一个惹他不快的话题而紧抓不放吧。他不是听不下别人不同的声音,只是这个声音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穷追猛打就是了。

    “回头就把这竹简烧了。”坐在轿辇当中的太后将其掷了出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