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踏上西途(第1/2页)  灼世风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半月后,青北大地,天气寒凉,几场霏霏的冷雨过后,棕杨的叶子由青翠转向枯黄,终究像听见大地的召唤一样,纷纷落下。辽阔的天地间,一排排由冰原上飞来渡寒的雪隼鸟轻声的啼叫,伴着萧瑟的秋风吹进每个人的心里,使本就怅然的季节增添了一点寂寥。青涩的少年终于迎着瑟瑟的秋风,踏上西行的路。在陌生的天地里,他将沿着弯弯折折的路,去经历人世间的欢喜与悲凉。

    此时,长风营营寨戒备森严,一排排亲卫军将这里围的水泄不通。无数的鹰旆旗迎着风哗啦作响,遮蔽了天空。高昂的战鼓震彻天际,低沉的号角响彻寰宇。奉阳城上下都知道,这是君上在为世子前往北幽壮行。

    灼滦抬头看了看天上翱翔的雪隼鸟,高台上的一切嘈嘈杂杂似乎都吸引不了他。高台两边大臣们故意装作的悲伤表情让灼滦感到厌恶,对于他们而言今天更像是一场欢送会,送走灼滦,他们背后支持的人才能更进一步,所以灼滦知道他们内心一定是窃喜的。

    冯成年将军冷森森地站在灼滦的旁边,虽年过六十,但依然矫健如昔,一双狭长的双目严肃地看着高台上的一切,仿佛战场上面对着敌人。

    “末将定不辱使命,护世子周全。”老将军半跪下,腰背依然笔直。

    终于在繁琐的礼仪过后,由冯成年带领着两千五百名银甲亮盔的精锐护送着世子车驾离开了长风营。

    众大臣翘首看着队伍,好像亲眼看到车驾消失在视线里,他们才安心。

    灼滦掀起帘挡,回头望了一眼生活过十四年的奉阳城。

    “世子,你记住,冷荒血是属于冰原上的血,冰原才是我们的家。总有一天我们要带着满达主君回去。”灼滦想起昨夜幕朝轩对自己说的话,突然不知道哪里才是自己的家。

    二千五百名精锐随着世子的轩车,稳步走在官道上。

    十四、五岁的年纪,本应鲜衣怒马,飞鹰走犬,但灼滦似乎早已习惯这样的枯乏生活。在车驾里,最多就是掀起帘挡,看着外面无穷的景色,景色变化无常却都是灼滦喜欢的模样。“青北之锦绣,在于山之空朦。”《北山经》中记载着青北山色秀丽,烟波浩渺,灼滦每当读到这里时,就会想象自己置身于云雾缭绕的峡谷中,没想到终于身临其境,却是以这样的方式。

    奉阳城以西多以山地为主,原来这里崇山峻岭,叠郁苍翠。青国开国近四十年间,大量采伐粗壮的树木用来修建宫殿,致使这一带水土流失严重,河水侵蚀下,渐渐形成许多瓜状峡谷。

    走过雾蒙蒙的山峡,眼前突然清晰起来,丝缕薄浅的云浮在一条瓦蓝上。层峦叠嶂烘托着一轮火红,像一颗发光的宝石镶嵌在棕灰色的底座中。

    灼滦看的出神,不知不觉空中飘满蒲公英的飞絮。

    “这东西在青国老人口中又叫‘勿望娘’。”冯成年是个不苟言笑的人,这些天除了告诉灼滦该吃饭了、好好休息就再没有其他的话,如今主动与灼滦说话,许是这些漂泊的飞絮,触动了老人念家的心。

    “一缕缕飞絮像是一个个游子飘散天涯,落地为家。在青国,孩子要是外出谋生,家里老人都会送孩子一包干的飞絮。一是怕不能适应别处水土,这东西伴水服下能清热抑毒,另外是嘱托孩子不要牵挂母亲,要落地为家。”

    灼滦喃喃道:“勿望,勿望,应该是‘勿忘’不要忘记,老人叮嘱孩子到哪也不要忘记娘,是远行的孩子生生理解错了吧。逐渐衰老的人,哪个不希望子女留在身边,享受齐人之福呢?”

    冯成年一时无言,目光与灼滦明亮的眸子忽地碰在一起,又迅速回避了。

    黯淡终于淹没了最后一缕光明。

    两千五百人马在一处平原之地扎营。夜炊过后,灼滦在帐内随意踱步。听见外面欢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