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2章 古典(第3/3页)  无字江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明在远古时期的北方初民,确存在过熊图腾崇拜形式及以熊为氏族祖先的实事,并形成了一系列特有的熊祭祀民俗文化。这一原始信仰也对他们的各种艺术同样产生了较大影响。我们仅从鄂伦春族古代具有图腾意义的舞蹈艺术说起。

    如“黑熊博斗舞”,是鄂伦春人模仿黑熊在激烈博斗时一种动作简单的有着原始特征的图腾舞。一般由三个人站成“品”字形,不分性别、年龄及氏族部落中的社会地位,都可以来跳。

    舞蹈开始时两个舞者上身略向前倾斜,双膝略向前蹲屈,双手叉放在双膝盖上,成弓身屈腿状,相对而立。舞者两足同时跳跃不息,同时双肩和头部向左右摇摆,嘴里发出有节奏而粗犷的“吼、吼”或“哈玛、哈玛”之声音。

    左右舞者可以自由地由远而近,亦可在分开、交换位置时,双方用嘴、颌佯装攻击对方的肩部。第三个舞者也可以同样的动作参加到两舞者之间,并穿梭阻拦劝解正在博斗吼叫中的两个舞者。这种舞只用呼声伴舞,节奏欢快,粗犷而豪放。传说有些鄂伦春氏族在跳“黑熊博斗舞”时,有以熊皮蒙其身来跳的习俗。

    而在黑熊博斗舞中第三舞者实际上在这里起到保护图腾的作用。

    这种舞蹈是以蒙其熊皮模仿熊图腾勇猛性格的一种祭祀舞,从中可以看出古代鄂伦春人以图腾祭祀舞来表达对熊图腾崇敬心情的同时,又显示出人们想获得图腾的神力战胜自然的一种渴望心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