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9章 白瓷(第1/3页)  无字江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新石器时代的定位十分重要,但是作为考古学专业的我根据教授的建议并不适合把研究范围扩展到很大,因为那样就会大而无为。最好确定一个具体朝代年代具体课题。

    例如研究明朝的花瓶,研究宋代的椅子,研究商代的青铜。当然这还是大类,只是教授嘴里教训的和要我做的并不一致,他现在要我研究的题目是中国非文字文明四千年。

    这是个极大时间范围极大难度的考察研究题目,他好像是故意在为难我。在我的同学当中有一半在研究玉器一半在研究陶器,我算是另类中的另类。

    中国的仰韶文化距今约五、六千年,这时的陶器是以红陶为主,灰陶、黑陶次之.红陶分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两种.主要原料是粘土,有的也掺杂少量砂粒.在仰韶陶器中,细泥彩陶具有独特造型,表面呈红色,表里磨光,还有美丽的图案,是当时最闻名的.

    细泥陶反映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水平,具有一定代表性,所以考古上常将仰韶文化称为彩陶文化.西安市半坡村发掘的彩陶盘也是属于仰韶文化的产品.

    当时彩陶的制作,据分析主要经过四个程序.第一,常选用可塑性和操作性较好的红土、沉积土、黑土等,经过淘洗和沉滤后成为较纯较细的原料.从分析出土的彩陶片来看,泥质比后来的上等陶器并不逊色.

    第二,制坏.彩陶坏最初大多是手制.小型器皿是直接捏塑而成的;较大的陶器,其体部坏子,一般采用泥盘筑法分两段制成.粗坏制成后再装上颈口,嵌入把手,制坏工序初步完成.其外形圆正规矩,对称性很强,在器壁外有轮纹存在.这表明仰韶文化时期,已开始出现慢轮制陶.

    第三,彩绘和纹饰.一些较精细的彩陶,在彩绘之前,往往将陶坏放入极其细腻的泥浆中,让它披上一层均匀的陶衣便于上彩.彩绘就是将有色的天然矿物涂绘在陶坏上.仰韶文化时期陶器的纹饰大多是用带有花纹的木印板拍印上去的.

    第四,烧窑.从考古发掘的材料来看,仰韶文化时期的陶窑主要是竖穴窑和横穴窑.它们都是由火口、火膛、火道、窑室等所组成,在火膛中燃烧起来的火焰,经火道到达窑室.这两种窑,由于有了窑室,陶器不是直接在火焰上烧烤,已较原始的篝火式或炉灶式有了很大的进步.分析出土陶片的烧结状况,彩陶的烧成温度大约已达950℃.

    到了尤山时期,也就是公元前2300年左右,指的是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发掘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址,手工业制陶有了巨大进步.制坏方法广泛使用轮制,造形精美,而且开始用高岭土制白陶.

    在这个时期,人们已懂得利用烧成后期,窑内的气体特性来赋予陶器以各种颜色.仰韶文化时期,陶器通常在氧化焰中烧成,陶质内的铁大部分被氧化成高价价铁而呈土红色.到龙山时期,由于陶窑的改革,人们在陶器即将烧成时,一方面猛加燃料,同时封闭窑顶,致使窑内氧气不足,陶器就在还原焰中焙烧,陶质内的铁大部分转化为低价铁,使陶器呈灰色或灰黑色.所以龙山文化时期灰陶的产品最多.

    在商代出现的刻纹白陶和薄壳白陶,尤为出色.它们质地优良,刻划精细,造型端正美观,坚硬耐用.

    白陶之所以有这些优点,主要由于使用了高岭土.高岭土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铝,含铁量低,质料较细,可塑性强,在高温烧成后,外形洁白美观.人们对高岭土的使用和认识,与后来瓷器的发明有一定的联系.在陶器的外表若再着一层釉,不仅器表光滑美观,而且便于洗涤,尤其是储藏酒类的饮料,不会因渗透而损失.

    所以釉陶的出现,表明了制陶工艺的又一大进步.到了商代的中后期,釉陶逐渐增多,表明人们已从无意识地发现釉料发展到有意识地配制釉料.对出土的商周釉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