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0章 交流通联(第1/4页)  无字江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首先王中江在文章中对;道效法自己的自然而然这种观点进行了批驳,文章中认为这样的解释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道法自然按照字面上的意思就是道效法自然,其中法的含义应当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法一样,而且句式也应该相同,但是将道法自然解释为道自然如此时,就把法字忽略了,同时也改变了与前面句子相同的动宾句式结构,这在语言文字上首先是说不过去的。

    第二个问题是,这种解释把道看成是道自身的东西,或者看作是道的属性,与理不合。

    其次,王中江老师在文章中解释、比较了《老子》中所有包含自然一词的语句,最后论证出,自然指的是万物和百姓的自己如此、自我实现。比如王中江在文章中认为,在《老子》中存在五个自然的用法,其中两例能比较清楚地看出其所属关系。

    一例是;成事遂功,而百姓曰我自然也,这句话中自然指的是我,即百姓。另一例是;是故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这一例的自然很明显说的是万物如何。

    最后王中江还解释了提出以上观点的原因并说明了道法自然与老子思想的构造。如王中江文中认为,作为万物之母的道,它又让万物按照自己的本性自然发展,虽然万物的本性原本是由道所赋予的。对于万物,道这一伟大母亲从不居功自大,它只是给与而不占有。

    万物作为不同种类,它们都有其自身特性,它们都要按照自己的特性去完成和实现自己。道对它产生的万物完全不加干涉和控制,而是让其自身自由变化和表现。道顺从万物的自然与道为万物提供帮助并不矛盾。道不能包揽万物一切,万物还要靠自身的力量生长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万物又是自主和自动的。

    无为是道的运行和活动方式,它的发出者是道。道要顺应的自然不是由道来体现的,而是由万物来体现的。万物按照自身的本性自我变化、自行表现,这才是老子所说的自然。

    就像我们现在的考古政策是抢救性和保护性发掘,其实正是顺应自然和历史规律的一种睿智的选择。同时很多人分不清楚考古学与金石学。

    考古学包括金石学,考古学包括许多方面。北宋以来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才在中国出现。

    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考古学中的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

    金石学以古代铜器和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偏重于铭文的著录和考证,以证经补史为研究目的。

    考古学较之金石学更为科学、完整、系统、严密。金石学形成于北宋,至清代正式有;金石之学的命名,其研究对象属零星出土文物或传世品,未经科学发掘。

    而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作为一门近代的科学,考古学有着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论。

    考古学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金石学现为考古学的组成部分,清代,金石学进入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研究范围扩大,开始对铜镜、兵符、砖瓦、封泥等有专门研究,鉴别和考释水平显著提高。清末民初,金石学研究范围又包括新发现的甲骨和简牍,并扩及明器和各种杂器。罗振玉和王国维是此时的集大成学者。

    金石学保存下许多有价值的铭刻资料,考证出不少古器物的名称和用途。但未深入分析古器物的器形和花纹,未进行断代的研究,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