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来。因为牛河梁以及很多很多大型遗址之所以没有被继续挖掘有的还原地回填都是因为考古发掘和保存的技术不够。
挖出来就等于破坏,我心中有一团火正在熊熊燃烧,仿佛忘了自己所深处的险境窘境。专心是可以让人忘掉危险的,也如同眼前的两个孩子不再苦恼,只是可怜兮兮的看着我,什么也不做,好像在用小小的眼神祈求我带着他们回到牛河梁找妈妈。
然而事情的核心还是教授称为天熊的熊遗迹,无疑从考古学角度讲牛河梁一定还能挖掘出大量的古代熊崇拜的遗迹,一定是这样的。虽然暂时牛河梁的挖掘工作几乎停止但只要开始挖掘一定会有新的成果。而我从梅山开始到身在牛河梁也都跟我在古战场找到了刻有天熊标记的战斧有关。
那么我要专心和深入研究的第一个对象一定是熊,天熊。首先,从称谓上,无论是通古斯语族还是蒙古语族的人,对熊都使用人类的亲族称谓。
而对熊的称谓最多的是鄂伦春猎人。他们在狩猎时,遇到熊则不能直接称呼熊的名子;牛牛库,而改称;底力坎。并且把熊列入到氏族内部血缘亲属的称谓之中,并给予了很高辈份地位。他们称公熊为;雅亚,祖父的意思,和;阿提日坎,老爷子的意思;称母熊为;太贴,祖母的意思或;额聂赫,大娘意思等。鄂伦春族称熊;阿提日坎的称呼,对达斡尔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达斡尔族称熊为;博布格或称;额特日肯,与鄂伦春称;阿提日坎极为相似。鄂温克人称公熊为;合克,祖父的意思;称母熊为;恶我,祖母的意思。
这种对熊给予以血缘亲属的称呼之俗,在黑龙江下游的乌尔奇族、奥罗奇族中也同样存在。
其次,在这些民族中,普遍存在着捕熊后为熊举行祭祀和风葬仪式的习俗。鄂伦春人对被打死的熊不能说;死字,而只能说;阿提日坎阿怕恰,意为老爷子睡着了。猎人猎到熊后,首先在狩猎场为熊进行;初葬仪式,猎人们就地先把熊头割下来,擦干血迹后,用桦树皮包裹好熊头进行风葬,也称树葬。
他们在树下跪着摆放祭品,而后就像失去了自己的长辈那样佯装痛哭,同时祈祷说:;阿提日坎我们不是故意打死您的,请您宽恕我们的罪过,请您象生前那样保佑我们鄂伦春人……以此来表示对熊的悼念。然后再用马把死熊驮回驻地。
归途中在离氏族部落驻地不远的时候,猎人们要向驻地山谷间的天幕;嚯、嚯、嚯、嚯……地高声喊叫,氏族部落驻地的人听到这种喊叫声后,就知道猎人们猎到了熊,也立即回声喊叫;嚯、嚯、嚯……表示已经知道了。氏族成员开始忙碌起来,做好各种迎接熊的准备工作。
猎人们快到达氏族部落驻地时,从马上把熊卸下来,放好以后再次佯装为熊的死亡万分痛苦的样子,并学着乌鸦叫声,有些鄂伦春族老者认为不是在学乌鸦叫声,他们认为是另一种鸟的叫声。氏族成员走出部落驻地迎接熊及狩猎归来的猎人们。人们彼此都不讲话,悄悄地把熊抬进部落中。随后举行的仪式,各地的鄂伦春人有一定的区别。居住在黑龙江省黑河一带的鄂伦春人把熊运回部落后,老人便会含蓄地说:;阿玛哈、恩聂嘿,亲吻你一下啦?
猎人回答:;阿玛哈,喜欢我,亲吻我啦。这是说猎到的是公熊。而后男人们开始剖肚开膛,妇女们不能靠前更不能指手划脚。他们先把熊小心翼翼地放在一边,然后请年长者做指挥安排葬熊仪式。人们要准备两个;吊锅,男女分开,分别煮肉。肉熟后,指挥仪式者发出;咔、咔的声音,之后说:;他大娘、婶子、大嫂、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