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8章 女娲坟探秘(第1/3页)  无字江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是基本的气候原理并不复杂,但是古代的人们肯定不会知道的这么清楚,他们先是会恐惧然后敬拜,人类对于自己无法改变和征服的对象从来如此。

    天地大道,大道是神。

    老子的学说一直影响了中华文化几千年,至今仍然如此长盛不衰,是因为它其中包含着最原始最朴素的科学道理。很多时候科学和玄学一线之隔。

    干旱和洪水并不矛盾,大量地质资料表明,4000年前的中国整体上呈干旱态势,局部地区却不乏大洪水遗留痕迹。

    譬如重庆金佛洞、湖北神农架山宝洞石笋氧同位素、碳同位素记录显示,进入到公元前2300年之后,东亚季风大幅减弱,长江中游降雨锐减,气候趋于干冷。

    同时,对湖北荆门钟桥遗址、长江下游良渚文化遗址的沉积物与沉积环境的分析结果表明,进入到公元前2300年之后,以上地区气候波动很大,洪灾频繁而剧烈,且具有普遍性。

    当然,实际情况比这复杂的多,气候异常可能引起短时间内的极端旱涝交替发生,1997-1998年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是距今较近的一个例子。

    拿我国来说,1997年我国北方罹遭大旱,翌年东北地区的松花江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却同时爆发特大洪水,受灾人口超过2亿,死亡逾4千人。

    四千年前的先民可能陷入了相似困境,气候系统不稳定,干旱及降温事件增加。

    《竹书记年》记载了;夏有冰的异常现象,夏季结冰,反映了某些年份的强烈降温。

    《淮南子·齐俗训》则说;禹之时,天下大雨,大禹在南下击溃三苗后,其天下应当囊括了长江流域。

    《尚书·禹贡》大禹治水范围的描写,譬如彭蠡治水、荆州治水,也包括长江流域在内,结合上文的分析,气候振荡,雨带南移,南北方普降大雨,正与史料相符。

    降水变率的上升则提高了异常洪水发生概率,根据考古和地质资料统计4000年前的中国洪水概率,虽然显示南方洪水概率总体高于北方,但洪水概率最高的地区却在河北,且当时中国南北方均存在洪水现象。

    北方的洪水威胁,可能还与黄河大规模改道有关。某一时期,黄河由东流转向北流,改道后的黄河下游河道横穿河北平原中南部,于天津入海,河水在平原上漫流形成大洪水,这即是《孟子》所说;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

    泾河流域的考古考察,也证明4100-4000年前,其时期是龙山文化晚期存在大洪水多发期,有五次特大洪水事件。

    3800年前,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突然衰退,持续干旱和频发的洪水前赴后继,摧垮了农业基础,农业文化最终被畜牧业文化取代。

    4000年前,山东龙山文化也突然衰没,取而代之的是反而比较落后的岳石文化,以及4300年前,内蒙古岱海地区的老虎山文化突然消失,可能均基于同样的原因。

    长江流域洪水事件证据更充分,湖北荆门的钟桥遗址在4800-4597、4479-4376、4168-3850年前分别出现过三次大规模古洪水事件。钟桥遗址隶属屈家岭-石家河文化体系,是三苗集团聚落。

    大禹的南征屠杀,气候剧变带来的洪水,共同造成了石家河文化崩溃,长江中游的文化体系中断,很遗憾的丧失了独立进入文明古国时代的机会。

    对比江汉地区,屈家岭早期、晚期、石家河早期、中期、晚期、夏朝、商朝、周朝古文化遗址数量发现,夏朝遗址是最少的,只有10处,相比之下,石家河早中晚期分别有64、61、91处,商朝有68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