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1章 夜色中的历史(第1/2页)  无字江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我人生第一次来到金陵城,我背着笨拙朴素的行李没有先去学校报道,而是来到了秦淮河,我没有钱去坐船,只能沿着岸边扛着行李跟着繁华红绿中的画舫一路走下去。

    我脑子里想了很多,我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而且是正儿八经的长城以北。

    我从未到过江南,虽然金陵不是江南,但是他又是货真价实的江南,长江为界,长江以南。可我没有任何陌生感距离感,有的是仿佛曾经来过曾经居住于此,还不是那种梦中呈现,而是踏踏实实的在这里生活过的样子。

    反正那一夜我都没有离开,而且还跟随着人流花了钱去参观了李香君的阁楼。

    李香君又名李香,南京人,为明末秣陵教坊名女,她居住在位于钞库街中段的媚香楼。在这当时只是座普通的绣楼里,却演绎出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壮歌。

    1639年秋,16岁的李香君与21岁却已闻名四方的复社才子侯方域一见钟情,才子佳人,碰撞出的并非只是风花雪月,社局动荡,人心彷徨,两人的爱情面临着重重考验。

    满清铁蹄入关,明朝基业坍塌,朱氏亲王仓皇南渡,在南京匆匆成立了南明政权。复社的死对头阮大铖,投靠了南明佞臣马士英。阮大铖企图用金钱收买侯方域,以达到其个人的政治目的。李香君坚决拒绝了阮大铖的金钱诱惑,并要求侯方域立即与阮断绝关系。李香君与侯方域私定终身,并支持情郎离开南京去扬州商议抗清大计。

    恼羞成怒的阮大铖,用卑鄙的手段进行报复,马士英亲戚田仰以三百金求李香君一见被拒。被拒,与阉党一起中伤李香君。孤独的李香君在这座绣楼里,对友人深深地感叹道:;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赞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

    对爱情的追求如此坚贞,发生在一个秦淮歌女的身上,实属难得。但离开南京的侯方域却没能感受到,这段短暂的爱情也仓促地画上了一个伤感的句号。

    孔子第六十四孙孔尚任游历南京后,被李香君事迹深深打动,并结识了明末遗民冒辟疆和已为和尚的画家石涛,多方收集素材,三易其稿,终于写成《桃花扇》,此书以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反映了明亡清兴时期复杂的历史背景,书中不乏秦淮河畔的官场轶事、江山胜迹、风土人情,生动逼真,脍炙人口。

    现在的李香君故居,位于来燕桥东南岸,原为在清末袁姓道台故居,保存有秦淮河房特征,电影《桃花扇》在此取景拍摄后,辟此处为李香君故居。

    故居占地565.3平方米,为三进两院式宅院,前厅古朴典雅,后院河厅色调明快又不失古风。河厅内设有船坞,直通秦淮河。河厅有栏杆,可凭栏远眺秦淮风光。;媚香楼三字相传为明末书法家王铎所书。故居大门悬有对联:;花容兼玉质;侠骨共冰心。

    可见现在夫子庙的;李香君故居,是易地场景复建。但是从头到尾我却没有任何违和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偏偏花了二十块的门票来参观这里。

    也许我不是为了李香君,我只是为了秦淮河,为了秦淮河的夜,为了秦淮河夜色中隐藏的历史。

    我站在那里想的跟别人并不一样。

    ;女墙怀古中的;女墙,是指城墙上呈凹凸形的城垛子,这一分句化用了刘禹锡上述诗;夜深还过女墙来的意味,感叹旧城墙犹存,但世事已非,六代豪华旧景已不复存在。但究其根本原因,也应了唐代李商隐《咏史》中提到的一条历史的定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陈后主如此,杜牧也不例外。

    ;前度刘郎出自刘禹锡所作另一首诗《再游玄都观绝句》:;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诗的;种桃道士是借指当年打击王叔文革新集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