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四章 郭辉才是那个老家伙啊(第1/2页)  全面发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现场参观最重点看的就是那台刻线机和涨断机,郭辉看了看设备的铭牌,是吉大辊锻所开发的,其实也没什么复杂的,说穿了就是机械开个槽形成应力集中区域,再用液压涨开,让连杆体和盖分离。

    20年后的技术是用激光刻线,现在只能用机械方法,国内的工艺装备还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童总在一旁介绍,“大家看,涨断连杆瓦盖和连杆体的接触面是非常粗糙的,这是涨断时自然形成的断面。这种断面的形状独一无二,所以不同连杆的瓦盖是不能互换使用的,就像掰开的月饼,不是一个上掰下来肯定无法合到一起。”

    郭辉拿起涨断的连杆,看了看断口,和其他人关注的焦点不同,郭辉关注的是材料,组织没有出现晶粒异常变化的形态,很均匀,断面很干净,没有掉渣也没有崩口,说明材质很成功,有崩口意味着材料偏硬,脆性大,强度不足,而涨断能顺利掰开则意味着材料适中,掰断的时候不会产生塑性变形。

    童总安排质检人员现场测量了一台,涨断前精加工大头孔尺寸公差0对0,涨断后无变形,依旧是0对0,完美的一个圆孔。

    童总将连杆体和盖合并在一起,继续介绍,“这就是涨断连杆的优势,一是精度高,可以看到正常组合起来的连杆和瓦盖之间是没有任何缝隙的,就像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二是抗横向剪切能力强,由于粗糙的断面之间配合严密,只要螺栓不松动,理论上来讲瓦盖是无法产生横向移动的,所以涨断连杆能够承受比普通连杆更强的负荷,非常适合大排量大马力发动机使用。”

    其实对于连杆生产厂家来说,最大的优势在于加工工序的简化,至少简化50%以上,以前光是进口一台专用拉床就费好大劲了,就拿洛柴曾经引进的德意志霍夫曼拉床来说,一台就耗资300万,要知道那可是九十年代初期,比之现在的一千万也不遑多让,要知道一碗拉面都从5毛涨到1块5了,货币贬值可不是一点半点。

    简化后的结果自然是加工成本的大大降低,足以抵消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但是作为一个企业掌门人来说,这些内中成本的变化就没有必要告诉主机厂了,否则光是对方采购部门不停的要求降价就扛不住。

    郭辉心里门儿清,更没必要点破,这算是高附加值的技术了吧,最主要的还是原材料,以前是受制于国外,现在国内自己就完全可以轧制,以国人的能力,很快就能把这个东西推向整个市场。

    郭辉此时更是为洛柴的那条加工线可笑,人家国内几乎所有的内燃机企业都轻装上阵了,自己还在墨守成规的进行自制,又不是核心零部件,还美其名曰自制化率达到多少多少。

    殊不知当那台累死累活干了十来年的拉床精度实在无法满足时,继续投资还是整条线便宜处理了?洛柴居然选择继续投资,把每年的利润投入到这些毫无意义的产品上去,想起来真是可悲。

    和其他一起发展的柴油机企业相比,洛柴最后偏居一隅,仅仅在非道路行业混,还被维柴打的满地找牙,和企业的这些脑袋被门夹了的决策不无关系。

    童总不停的介绍,当说到发动机轻量化和强化上的时候,“在发动机性能上,连杆的强度增加带来的是可以将连杆的重量进一步的降低,满足高速柴油机的要求!”苏南连杆曾经最为自豪的就是为国产红旗的发动机供应连杆。命名为“滆湖”连杆,重量仅为500克,从此奠定了汽车用发动机连杆的行业位势,企业也从柴油机零部件向轿车零部件行业来了一个华丽的转身。

    毕竟,轿车的产销量远远大于柴油机的产销量,利润更是高了数倍,这也是苏南连杆品牌战略的成功之处。国家领导人都用我的产品了,牛不牛气。

    在解答了众人的疑问之后,童总和郭辉一起闲聊,也为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