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九章、茶楼见闻(第1/2页)  穿江道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其实这也算是牛士强的强项之一,作为一个二杆子文艺青年,他在兴趣上来之际,也不时会提起笔来写上几段文字,虽然是闲来一笔,但也勉强算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修身养性之方法。

    难得也有些许不错的小灵感迸发出来,据此写上一些小诗、散文之类,虽不得发表,但是自己瞧瞧孤芳自赏一番,不也是生活之中的一些乐趣吗?

    刚才灵光乍现的小聪明,于他而言也算是神来一笔,被别人认可并且夸赞一番,内心也是十分受用的。正在他得意之时,忽然听到隔壁包厢里有一个人在说话,那声音低沉,很是沙哑,暂且将那人称作沙喉咙吧,只听到那沙喉咙在说:“告诉你们,我最近可是捡了一个漏啊。”

    捡漏,就是以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古玩,而且卖家往往是不知自己出售的物品内情,当真是坐拥宝山而不知。而捡漏者却因运气或是独到的眼光,以极低的价格获得超值的宝物而暗自狂喜,那一份窃喜简直是无法描述!

    因为古玩界普遍认为捡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行为,故而,北方的方言,用一个“捡”来寓意它的难得,是极诙谐的表达,也是中华文化中调侃文化中的形象化体现。

    牛士强虽然不是古玩行中之人,但是对于捡漏这个词儿还是熟悉的。后世各家电视台里的各种古玩鉴宝节目也不少,牛士强闲来无事时也爱看看。听到此处,他不由心中一动,竖起耳朵仔细听讲。

    那沙喉咙话音未落,就听得旁边几个人不屑地说“我们才不信呢,哪里会有那么多漏可以捡呀,打眼倒是常有的事。”

    那个沙喉咙又道:“不信拉倒,我都转手出货了,赚了五倍呢。”

    听他已经出手赚了钱,旁边的那几个才将信将疑地问道:“说说看,到底怎么回事?”

    牛士强听到此处也是暗暗心惊,这人捡一个漏立刻转让,一出手就是五倍的利润,这暴利比炒股票和做生意不知要高上几倍,而且感觉易如反掌啊。想到这里,他更加好奇了,凝神细听接下来的话语。

    那沙喉咙又开口道:“上回我到城隍庙扫地摊,看到一个摊主手里有一件玉器,像一只笔筒,筒底有三只短足鼎立,形制非常奇怪。有好几个客户都围在那里看,议论纷纷,但是都不敢下手。因为那件玉器外壁靠底下的地方,有一个圆形的小洞,大家都搞不明白,好好的器具上为何要开这样一个小洞。吃不准倒底是为何物,所以也就没人敢出手。我在旁边一看,这是件好东西呀!他们看不懂,却难不倒我。这是一件玉制的刻漏,就是古代用来计时的工具。”

    那人说到这里,咳嗽了一声停了下来,这分明是有意卖关子了。旁边立即就有人说:“不急不急,你喝口茶慢慢说。”其实这哪是不急呀,反而是催他喝了茶,快点往下说。

    那个沙喉咙嗯哼一声,端足了架子,这才继续往下说:“这筒壁上为什么会有一个小洞?因为那地方是滴水的漏嘴呀,玉器加工漏嘴十分困难,估计这里原来配的漏嘴是金银制作的,也许是年代久远保存不妥的缘故,那个漏嘴掉落了,同样的道理,本来还应该有一枝配套的刻箭也不见了。”

    众人啧啧啧地发出一片惋惜之声。那沙喉咙从鼻孔里发出一声冷哼,又说道:“要不是这样,大家不都看明白了吗?还有捡漏的机会吗?”

    众人又一起附和:“那倒也是!”

    沙喉咙又说:“我见那玉器形制应该是汉代之物,那时计时的刻漏,大多为陶器和铜器,用玉制作极为罕见,可见规格之高,非帝王将相莫属。”

    那些听众都轻声低呼起来,啧啧称奇,那声音里分明透露着羡慕嫉妒恨。

    沙喉咙又说道:“虽然东西不齐全,玉质也不十分好,但是毕竟年代久远、规格又高,不管怎么说那么大块玉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