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八十三章 郁郁不得志(第1/3页)  不称职卧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薛浩然总算对莫长生开始有了信任感后,两人的合作也就开始变得有默契得多。

    薛浩然开始接受了莫长生之前为自己做好的各种“打前站”的安排,而莫长生也不再做什么时候都“先斩后奏”,而是会跟薛浩然商议后,再行事。

    这个商议的过程,并没有像之前莫长生所意料中的那般复杂,薛浩然并不是一个刚愎自用之人,对于长辈的建议,薛浩然更多时候会选择虚心接受,而不是自我为主。

    如此一来,很多事情也就变得简单得多了。

    短短的三天时间里面,薛浩然便会面了莫长生之前“打前站”已经笼络好的其他十九位菁英良将。

    正如莫长生所看好的一般,薛浩然在接触了这些之前从没有接触过的,曾经在南滨,甚至是在杭京朝廷中心风云过一时的人物之后,他也发现,这些人身上确实是有着不少的闪光点,并非如自己之前所想的一样是“矬子里头拔将军”。

    最重要的是,包括关云宇在内的这二十位菁英良将,都有一个特点——全身都是本事,却郁郁不得志。

    当然了,相比较其他人,关云宇还是比较幸运的,他得益于自己多年来在广府累积下来的声望,从一举草草平民上位到了一正五品的地方旅将,哪怕没能够进入到镇南大将军的嫡系队伍当中,但至少一直是在广府率领着一旅军伍,独当一面。

    而其他人,可就没有关云宇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旅将这么幸运了。

    像前桂西副旅将常思伟,这是一位身手相当了得,战略头脑相当清晰的年轻将领。

    这个年轻,但不是与薛浩然相比较的说,而是跟其他边军同级别的旅将相比较——常思伟年仅三十五岁,在边军管理层中算是绝对的年轻人。

    但也因为常思伟年轻的原因,桂西边军非常清楚,常思伟未来是打有前途的存在,那些在位多年的旅将们担心常思伟太早将他们的位置夺走,于是乎不断的打压这个年轻人的晋升之路。

    在自己连续三年没能够得到晋升之后,常思伟尝试着申请着调离南滨边军,希望能够到江淮前线一展身手,获得更好的发展前途。

    无奈的是,常思伟的调离申请与升职报告一样,同样是被其上司陈波旅将给打了回去。

    原因很简单:常思伟确实是个人才!陈波旅将也不希望这么厉害的年轻人为其他人所用,还是想着强留着常思伟在自己身边,能够帮着自己排忧解惑。

    然而,潜龙岂有甘心困于浅水当中?

    在升职无望,调离连续被打回之后,常思伟选择了比较极端的做法——直接离职!

    相比较调离和升职,离职的主动权在常思伟手中,他不用担心陈波旅将用各种“拉杂手段”去阻扰他。陈波旅将倒也是洒脱得很,他觉得常思伟离职之后,过不习惯平民生活,肯定会回边军恳求自己让他归队的,于是乎大手一挥:“批了!”

    陈波旅将这一洒脱,也导致了其在桂西陷入到抗倭最水深火热之境时,只能够孤身作战,咬着牙关与川崎府的林周旋着,直到镇南大将军薛义亲自带兵支援桂西时,陈波旅将已经身上多处受伤,剩下最后一口气在吊着了。

    试想想,要是陈波旅将之前不那么“作”的话,又岂会孤身作战?

    有着常思伟这文武双全的年轻人在其身边助力着的话,陈波旅将哪怕打不过川崎府的林,那也不至于沦落到被打得到处逃窜,甚至是现在剩下最后一口气吊着,连命能否保住都是个未知数。

    前南闽陵署镇督任天行则是老资历了,其在南闽陵署镇督位置上的时候,广府陵署镇督位置不仅不是苏潇潇,甚至连冯二愣子都不是。

    任天行同样是一个相当有性格色彩的人,他并非南滨本地人,其出身于杭京贵族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