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湾坝靠海。
一入夏,空气都好像被海水洗过一遍,参杂着强烈的海腥味,湿答答的糊在身上,难受极了。
刚出家门,綦泽就后悔了。
这鬼天气,路旁的两排大杨柳都恹恹的耸拉着,綦泽觉得自己快要热炸了。
綦雨反而淡定的牵着綦泽的手,一双大眼睛滴溜溜的转着,不知道在想什么。
前湾坝其实并不大,满打满算全村也就五百多口人,又因靠海,所以成立了渔业生产合作社,多数以打渔为生。
当然,也少不了有农业生产合作社,只不过村里多山,再加上土里多盐碱少淡水,良田也是寥寥无几,所以农业的发展规模并不算大。
村里以“綦”姓为最,“何”姓次之。
而綦、何两家,彼此看不顺眼,各辈的人也都老死不相往来,一旦发生矛盾必然会大打出手,最后两败俱伤。
就算是现在的生产合作社,两家也是各顾各的,为了大队书记的职务争的头破血流。
无奈之下,村委会经过研究决定,村里会成立两个大队,分别以綦、何两家为主,但是大队书记由村长担任,村长经过镇政府的领导班子商议产生,要受村委会统一管理调度,在村务面前,一切以组织为重。
一场硝烟弥漫的战火,这才算是得以熄灭,也算是开了“双队建村”的先河。
这一举措,有利也有弊。
有利的一方面可以极大调动两支大队的积极性,互相比拼,可以加快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最大限度的解决温饱问题。
但是,在产能计算方面做不到集中管理,两大家族之间纷争不断,再加上生产合作社的人员都要一分为二,工分核定存一定的难度,这就是弊端所在。
村长的职务不仅要管理好各个合作社的生产,还要努力维持着两支大队间的平衡。
綦、何两家老死不相往来,前者聚拢在村西头,后者都生活在村东头。
綦泽牵着綦雨绕过一排老房子,一片开阔地出现在眼前,零星有几艘渔船停靠在岸,远方的大山雾蒙蒙的,一眼看去一片翠绿。
建村伊始,荒山林立,难以耕作,老一辈的村民的生活难以维系。
虽然靠海,但苦于没有谋生能力,只能眼巴巴的浪费着大海的资源。
后来,有人想出一个主意,挖通暗渠引入海水,说不定还能偶尔带些鱼虾果腹,这就是前塘湾的雏形。
时至今日,虽然村里已经有了众多的谋生途径,但是仍然没有丢掉前塘湾。
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前塘湾已经今非昔比,全部用大岩石修葺起来,成为村里一景。
綦泽眺望过去,依稀有两道身影,正凑坐在一块突起的怪岩上,不知道在干什么。
“嘿!你俩子干什么呢?”看着轮廓,綦泽一眼就看出了,这二人就是自己的两个弟弟,于是扯着嗓子喊了一句。
“二哥,你怎么来了?”
说话的是綦柏,綦松只递过来一个白眼,便不再管他这个便宜哥哥了。
“都饭点儿了,你俩咋还不回家?”綦泽早就见怪不怪了,只和綦柏说话,直接忽略了一旁的綦松。
“是三哥,他……”
“闭嘴!”綦松一呵斥,
綦柏吓得一缩脑袋,老老实实的不吭声了。
“怎么回事?”綦泽的脸阴了下来。
“没什么。”綦松只盯着自己的手。
“没什么?那你吼你弟弟干什么?”
“不碍事,不碍事,二哥,我都习惯了。”綦柏见状,连忙打圆场。
“不对!”却是一旁的綦雨脆生生的开口了,“三锅他在撒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