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3.密室迷案(第1/3页)  北马诡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l市刑侦支队,正值中午,小刘敲了敲办公室的门。“进来。”门内的声音沙哑,但有点儿含糊不清。

    小刘捧着文件走进了办公室就看见他们的新领导正扒拉着胸前残留的饼干渣。

    “墨队,我来汇报一下工作,不打扰您吧。”小刘憋着笑,领导就是太注意自己的形象了。

    “不打扰,不打扰,说你的。”办公桌后面答话的正是刚刚偷吃饼干被下属逮个正着的支队长墨非,他三十岁左右,脸很长,眼睛不大贼溜溜的,比起电视剧里那些正义脸警察到更像一个老混混。

    “墨队,光友街道友民社区有新警情,一栋日伪时期建筑楼发现了密室,据第一发现人称里面有数名受害者,郝姐带队去了现场,传回来消息说,里面有三具完整尸骨,地上还有许多人类遗骸,是个大案子。”

    “嗯,走吧,我们也去现场看看。”墨非随后带上自己的挎包,整了整衣服就跟着小刘一起去了现场。那里已经停了几辆警车,拉了警戒线。边上还停着文物局派来的车,几名研究日伪历史的研究员正在调查现场的情况。

    这栋建筑原本属于一位日本商人羽田光,他在1921年带着全家旅居此处,做药材生意。这地方原本是旅华日商聚居之处,大部分洋楼也是在那个时间建造的,年代十分久远。值得注意的是羽田光一家在日本投降后全家都死在这栋屋子里为天皇尽忠,也给这栋屋子增添了许多传说。

    “什么情况?”墨非下了车就跟同事打了个招呼并询问情况。

    “专家还没勘察完,不过说这个密室推测是日伪时期构筑的,里面保留着许多实验设备,似乎在进行某种秘密实验。”说话的是一名短发的中年女人,她是警队老人了,可也没见过那么惨的现场。“里面有三具完好的尸体,地面上还有不少散落的人类遗骸,具体到底有多少人还得由法医来判断。那密室里还有很多玻璃瓶,里面泡着不少尸块,不过文物专家认为那是日伪时期留下的,跟我们要查的案子无关。”

    “既然是日伪时期的密室,那里面的尸体呢?”墨非抓到了郝姐话里的漏洞,密室是日伪时期的,里面就算有尸体,也应该隶属于文物部门的管辖范围。

    “尸体大部分骨化,而且色泽陈旧推测十年以上,但从衣着上来看最远不会超过上世纪80年代,麻烦的是文物局的人希望我们尽量保护现场,因为这个密室不仅仅是个凶案现场这么简单,它还是重要的历史遗留。”说完郝姐感叹一声,上世纪80年代她也才不到十岁。看现场初步判断,应该是有人发现了这间日伪时期的密室,将其改造作为囚禁室。

    “报案人在哪里?”

    “那儿呢,心理素质过硬,不是一般人啊。要不是年龄对不上我都快觉得她是凶手了。”郝姐用手一指,就指向了坐在灌木丛边长椅上的一个人。

    那人戴着棒球帽,翘着二郎腿一副天老大第老二的欠揍样儿,墨非打眼一瞧就明白了郝姐说的不是一般人到底怎么个不一般法。

    一般人见到那样的场景不被吓得够呛也会情绪激动,可这位从肢体到表情都十分镇定。麻木冷漠,对同类的生死漠不关心,对死亡不敢到恐惧,这是反社会人格才会具有的特点。

    从身体的外型看,没有赘肉,骨肉结实,双手环抱,心理防卫极强,手指下垂微握成拳,不耐烦的表现。短发却单独留一根小辫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人士,渴望关注又害怕人群,所以发型独特却用棒球帽挡住自己的脸。这样的人确实不普通,如不加约束就如羊群之狼一样。

    很快,现场勘查完毕,法医将尸体整理运走,文物研究人员也确定了这里是一个秘密实验室,由于后期改造,能够获得的线索非常有限,不过他们还是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就比如说这个羽田光真正做的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