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地在西汽工作的,谁料到接触到大量的机械材料后,那种骨子里的钻研劲头被激活,一猛子扎进了知识的海洋。
又过了一周,林超涵从纸堆里终于拨出了脑袋,经过不断的研读,他终于对当今世界重型卡车的发展潮流乃至是技术参数指标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
其实,对部队来说,性能优良、皮实耐用、价格合适、结构简单、易于维修就是比较适用的,但是很多国外重型卡车现在的发展理念更重视乘员的舒适度,认为这更能提升战斗力,而且由于材料和工艺先进,国外在重卡发展上已经远远走在了中国前面,如果不迎头赶上,中国的重型卡车很快就变成落后产品,在战时,落后就意味着挨打,要想不挨打,就必须紧跟世界潮流。
因此,对部队来说简单皮实已经不能满足基本需求了,对整体性能的要求随着军事任务的复杂性正在不断提升,而且为了应对可能更复杂的局面,部队对某些指标的要求极高,甚至会达到“变态”的程度。然而,以西汽现有的技术底子而言,能够将现在的5吨重卡质量提升到现在的地步已经耗尽了毕生精力,要再全面的提升,就必须要有一些参照物才物,基于中国的国情和军费使用情况,国外哪些重型卡车可以提供参考,作为发展的方向指引参考就呼之欲出了。
随后一周,林超涵把这一段时间里的想法,分门别类整理了出来,看着厚厚一叠的报告,林超涵长吁了一口气。
在当时,还没有计算机,只能靠人工手写,林超涵觉得自己的胳膊都写折了。
他看了看日历,这才惊觉自己为了这份报告都写了一个月,而这一个月,由于钻研得太认真的缘故,他完全没有意识到时间的流逝。
他试探地问了一下王兴发,“王叔,那个,我爸他们是不是已经去过北京了?”
王兴发喝了口茶,他这段时间也被折腾得够呛,这一个月,整个西汽为了创收,投入了大力气搞三产和运输等副业,他忙前忙后也是操老了心,但是林超涵这里也是大事,他虽然不认为林超涵能搞出什么花样,但也没敢怠慢,要什么资料他都是冲锋在前,第一时间或亲手或让办事员送到。听到林超涵问话,忙回道“还没有,这段时间林厂长一直要忙其它事,还没急着去北京,可能就等你这份报告。”
林超涵松了一口气,“没耽误事就好。”
王兴发说,“你爸,还有郭工他们也都好几次过来看你,见你那么认真,都没好意思打扰你!”
末了,他又感慨一句,“小超啊,我也是从未见过像你这么拼的,这年头,能这么认真的年轻人真的不多啊!”
林超涵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不过此时他精神振奋,恨不得立即去老林面前献宝,赶忙说,“王叔,我爸他们在哪儿,我去给他看下报告。”
王兴发说,“他跟郭工在车间去了。”
问清在哪个车间,林超涵抱着报告飞一般地跑了出去。
在总装车间,林焕海和郭志寅几个人脸色凝重地看着一溜儿车被组装起来。这些车是最后几批货之一,交完这批车,后面西汽就要面临断炊的危险了。这一个月,他们一直在研究厂里的改革方案,还要面对厂里的一些人使绊子,各种焦头烂额。
他正在和总装分厂厂长秦树庆交待一定要保质保量,如果因为这批车出了问题,后面部队的订单恐怕就更难说服订购了。
林超涵兴奋跑过来,“我完成了!我完成了!”
林焕海看到手舞足蹈的林超涵,眉头舒展了一下,又皱了起来,板起个脸,“没大没小,什么完成了,也不说句完整的话!”
林超涵跑过来,挨个把郭叔、秦叔叫了个遍后,兴奋地说,“你们交给我的那份报告我完成了!”
郭志寅第一时间就接过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