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章 被遗忘的发霉资料(第2/3页)  重卡雄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凭心而论,他并不愿意看见西汽走向灭亡,但是面对这样体量巨大、体制臃肿、反应迟钝的企业单位,他能做的就是逼其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一顿饭可以说双方宾主尽欢,只是林焕海自知背后汗水已经出了好几身。

    告辞出来,已是满天星斗。此时的北京,街上很热闹,仍然有很多行人,离开仲玉华家,两人没有打车,步行着回招待所。林焕海喝了不少酒,已经有些醉意了,林超涵喝的少,搀扶着自己有点踉跄的父亲。

    望着天上的星斗,林焕海的酒意被风一吹,消了不少,他恨恨地对林超涵说,“这7吨重卡,我们从哪里开始研制?你知不知道其中的难度?我现在可是骑虎难下了,你要是骗你爹,咱们也不用回西汽了,今晚上咱们爷俩就找辆车撞死在街头上,也免得将来被人笑话。”

    林超涵哭笑不得,“爸,你就对你儿子这么一点信心也没有吗?没有一点把握,我敢跟你说这话。”

    林焕海明显不相信地说,“你有什么把握,你要知道为了这5吨的重卡,我们全厂就已经耗费了一二十年,多少人从黑发熬成了白头。短短一年要完成7吨的修改,除非天上掉个大馅饼下来。”

    林超涵无奈地说,“可是,咱们有7吨的设计资料可以直接用啊!”

    林焕海说,“我们哪来的设计资料?”

    林超涵答道,“爸,你们都忽略了,数年前你们引进萨森的技术资料时,里面有7吨重卡的附赠资料,但是当时你们觉得7吨重卡纯属鸡肋,根本没当回事,资料被锁在仓库里都快发霉了,要不是我这次翻资料看到全德文的材料,我也根本不知道我们其实拥有生产7吨重卡的主要技术资料。”

    林焕海这才猛然想起,当初引进萨森的汽车技术时,萨森分别提供了成体系、类型齐全的技术资料,当时,萨森面临被收购的命运,而手中的重卡技术已经过时,索性就全套卖给中国,中国等于是意料之外捡了个便宜,否则按德国人的尿性,绝不可能那么爽快。而萨森当时也算是厚道,几乎毫无保留地将成捆的资料都提供给了中国,甚至连生产设备能给的也都给了中国。

    这成套的技术资料国内各家企业都有份参与分享,以萨森的技术底子,几乎让所有的单位都受益匪浅。但当时西汽众人都把目光都放在5吨重卡的技术资料上,很多设计对西汽改进5吨重卡技术极有帮助。要知道最早一代的5吨重卡,每年西汽只能生产一二十两,无故障间隔时间只有30个小时,相当于每天都要修理,后来逐步提升到每年生产一两百辆,但问题是,由于设计和工艺、材料都不过硬的原因,故障率仍然很高,每年大量重卡被部队退回到西汽进行修理,西汽上上下下,为了提升质量和产能已经是竭尽全力了,但是还是有很多的问题无法彻底解决。而且部队任务不能打折扣,每年为了订单任务,西汽上下卯足了力气,也是堪堪到年底才能完成。

    得到萨森关于这块的设计资料后,西汽如获至宝,技术人员发现,那些久拖不决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但是吃透这些资料仍需要花费很大力气,吃透后又发现如果只是修修补补,还不如重新设计,于是又对5吨重卡进行了全面技术升级,从头到脚各种大调小改。升已经级后产量也逐年提高了上来,最多时每年可以向部队提供达两千辆的重卡。

    西汽因为对这方面投入的精力过大,对其它的技术不是很重视,对不重要的材料就随手搁置了。时间一久,都忘了这碴事了,若非林超涵这次误打误撞,7吨重卡的资料就仍然要湮没下去了。

    这些往事,林焕海也是亲自经历的,前任厂长邵洪泉之所以没有进行新的技术创新,也是因为5吨重卡的质量和产量双双提升,牵扯了他太多的精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组织完成好部队任务就立功了。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