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四章无法忍受的诱惑2(第2/4页)  重生美利坚之帝国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此,日本利用其技术人员,导致了汉冶萍在一战爆发时利用原材料涨价的机会还清贷款的企图失败,也用订购扩大生产的机器必须使用日本机器,以及故意造成事故的办法,让汉冶萍错过了一战时期的黄金发展期间。

    总之,通过种种手段,日本将汉冶萍最终变成了他的资源来源地,而不是竞争对手。八幡制铁厂也发展为东亚一流的企业,为日本工业现代化和军事工业现代化出力良多。

    而现在有了美国提供的岛屿以及废钢贸易,汉冶萍对日本的吸引力就少了很多,即使这样,放弃汉冶萍也是遭到了日本朝野的大量反对的声音。最终还是被皇太子裕仁的声音压制住了。但日本政界和军方的矛盾也开始出现激化的迹象。

    美国取得了汉冶萍的控制权后,并没有加快汉阳兵工厂的恢复和扩建工作,投入最多的还是基础建设所需的铁轨生产。华夏的铁路建设在近代,就没有顺利的时候,到了新华夏建国的时候,华夏一共有建成的铁路里程21810公里,其中包括前清时期的9900公里,也就是说从1911年到1949年的三十八年里,民国一共修建了铁路里程11000公里。

    而就是这一万多公里的铁路,也是各种规格都有。其中有俄制的宽轨,有山西的窄轨,还有符合美国标准的标准轨,简直就是乱成一团,根本不可能一辆机车走遍华夏。而且最主要的部分均位于华夏东部沿海地带的平坦区域,便于了列强对华夏的掠夺,却不便于华夏西南的经济发展。

    当然喽这里是不包括亨利在攀枝花修筑的攀昆线和攀蓉线。以及滇缅铁路昆明到腊戍线,还有改造中的滇越铁路。滇越铁路原来修筑的是窄轨,运载能力非常有限,亨利和唐继尧合作后,这条铁路的改造也就提上了日程。

    汉冶萍在得到了美国资金的投入、技术投入后,焕发了第二个春天,对煤铁的需求量也是大增,这一下就让原本可以从华夏得到大量的煤矿资源的日本有点承受不住——铁还可以从美国获得品质更好的废钢,但没怎么解决呢?长江流域以南,日本是退出了,但别忘了还有东北。

    在失去了萍乡煤矿之后,日本再度加强了对华夏东北资源的掠夺——这一回的重点是抚顺的煤矿。

    抚顺煤矿曾经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露天煤矿,质量好、埋藏浅、开采容易,而且每层厚达五十多米,预测可开采的储量达到15亿吨。这里最早开始采矿是在明初,而到了1901年才开始正式的开发。但1903年最先提出开发抚顺煤矿的华夏民族资本家王承尧却因为孱弱的清政府不能给予支持,而被俄国巧取豪夺到手,并且在1905年日俄战争中,被日本强盗夺取了控制权。

    到了1926年,因为失去了日本在华夏南方的煤铁资源,日本加快了抚顺煤矿的开发,不仅加快了直通矿区的铁路的建设,而且开始将依托煤矿建立的城镇——千金寨强制性地转移,因为千金寨的地面下面还有更多的易开采的煤炭储量!

    据统计,从1905年日俄战争到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一共从抚顺掠夺了超过两亿吨的煤炭资源!

    华夏,与日本相比,绝对是资源丰富,所以只要日本想要获取低价资源,华夏就是最好的选择。

    而晚清时代政治暗弱,国力也在一次次地列强瓜分中一蹶不振,尽管有名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不懈努力,但依然是杯水救不了大火——不止是清廷皇室的无能,江南的各大家族、地主也是一样的重视窝里斗胜过抵抗外辱。

    仅仅一次次地让日本在朝鲜试探得手,就注定了日本有一天会打进华夏大陆!

    辛亥革命后,南北分裂的情况,更是让日本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在他们的心里,华夏越乱越不统一,对日本来说就越好,就越方便他们顺利地从华夏身上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