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118 关山之险(第1/2页)  凶猛小夫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关在谷中,深险如函。

    这八个字就是函谷关之名的由来。

    此处的谷,是指位于将崤涵要道拦腰隔开切两半的稠桑塬的一条通透东西的大裂缝。

    这条裂缝东至崤山,西至潼津,长数十里,两边壁立如削,最宽处仅数丈,最窄处一丈余,“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鞍”,人入其中,就如走进一个狭长且深的匣子。

    函者,匣也。

    一个“函”字,便非常简约又形象地描述出了这条裂缝的地势特点。

    还有人用“丸泥可塞”来形容这条裂缝。

    丸泥可塞是什么意思?

    就是用一小团泥巴就能把裂缝堵起来,然后关中之地便与山东列国隔绝,老死不相往来。

    足可见其地势之险峻与狭窄。

    函谷关建在裂缝东边开口处,关城长数里,高二丈有余,关前有河流经,名为弘农河。

    关城与弘农河之间地势狭窄,即便有再多的大军,也无法完全摆开。

    “一夫守隘,而千人弗能过也”的雄关,莫过如是。

    除非源源不断地拿人命去填,或是有奸细里应外合,只要有一支精锐强军驻扎,函谷关基本不会有沦陷的可能!

    五国合纵联军明知函谷关易守难攻,却又一头撞了上来,并不是因为五国肉食者们脑子短路,智商捉急。

    而是因为秦国地处关中盆地,据守东函谷c西大散c北萧c南武四关,山东列国除非借道楚国攻武关,或过草原叩萧关,便只能强攻函谷关方能入秦了。

    但楚国会借道吗?

    当然不可能。

    春秋时,晋假道伐虢,回程灭虞,世人记忆犹新哦。

    楚人可不会蠢到开门迎贼的程度。

    那过草原叩萧关?

    且不说绕了极长的路,直接让后勤压力翻个十几番,草原上的东胡c义渠等胡人部族势力也不是吃素的。

    须知诸夏与戎狄乃世仇,几近不共戴天的程度。

    诸夏后裔想过草原,就得先和胡人部族干上一架再说。

    干完以后,五国合纵联军也进入贤者时间了,哪还有力气继续攻伐秦国?

    不被秦国趁虚吊打,都已经是“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的春秋大义之体现了。

    所以,五国合纵联军没得选,拼着崩掉满口牙齿,也得啃下函谷关。

    一旦真的拿下函谷关,不说直接灭了秦国,至少也能如春秋时的晋和前些年的魏国占据函谷关时一样,封锁住秦国。

    届时,便可通过谈判,将秦国这些年侵占的三晋故土一一拿回,并再撕咬下一大块肥肉。

    因而,函谷关乃兵家必争之地,五国必须攻,秦国不敢丢。

    但若仅为死守函谷关,秦国是不需要动用十二万大军的,五c六万都嫌多。

    之所以出动十二万大军迎战五国合纵联军,是因为秦国自秦公c商君而至庶民黔首有一共识,此战必须打出秦国的威风,必须打痛山东列国!

    所以,嬴疾此刻已率领五万主力东出函谷关,渡过弘农河,择了一处地势开阔的平原作为主战场,安营扎寨,静候五国联军的到来。

    余下的五万余二线c三线部队,在主力站稳脚跟后,也陆续抵达,进一步完善阵地工事。

    砲车军是最后一支入驻的部队。

    自那日开拔,在路上走了足足八天,砲车军才抵达营地。

    之所以这么慢,是因为丙部拖了后腿。

    二十架砲车,拆卸成零部件后用了八十六辆大车才装完。

    这给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尤其是过大河与函谷道(稠桑塬的那条裂缝)的时候。

    幸好最后没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