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一章 弓箭社(第1/2页)  大宋守夜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太阳刚到道旁那些光秃秃的柳树的树腰,相州城低低的夯土城墙就遥遥在望。大路上成群的人慢慢多了起来,都是青壮年,背着大大的包袱,有些还挎着弓箭。

    崔白从车上下来又换成骑马,活动活动手脚,没有减震的马车坐久了也真不好受,特别是这大道远远没有汴梁城里大街平整,颠得骨头缝都疼。如今他骑在快步走的掣电背上,已经相当的轻松。这匹四岁的青骢也很聪明,远远地看见路面上的大坑小洼就知道避开,无须骑手提醒。

    马的双眼长在长长的头颅两侧,让它获得了差不多350°的水平视场,只有身后极窄的一个角度无法看到,使它的全方位警戒能力远超人类。其中又在前方有大约65°是双眼视场重叠区,能够产生精确的立体视场,非常有利于高速奔跑中判断中距离的障碍物距离。但两眼距离太远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当它平视前方时,在身体正前方几尺之内是盲区。

    一个好的骑手,跟座下马是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既要保持对座骑的信心,也要让马能够真正地信任自己。掣电在选择路径绕开道路上的坑洼时,崔白就由着它去。而当道路随着微微起伏的地势在前面转弯时,崔白也适时地轻轻拉动转弯方向那一侧的缰绳给予提示,并通过夹在马腹两侧的双腿的力度变化来控制速度。

    路边缺乏修剪的树枝偶尔会侵入到路面上空,掣电的脑袋低于这些枝丫时它就不作理会,但会扫到马背上的骑手。刚遇到这种情况时,崔白会轻柔地控缰让掣电躲避。几次之后,掣电已经能够精确地自行判断,与这些枝条保持足够的距离。这样的互动,让崔白觉得与掣电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逐渐达到了人马合一的程度——当然,仅限于慢跑以下的速度。这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绝对不是控制油门方向盘通过底盘回馈而带来的那种死板沟通。

    很快,离相州城也就不到一里路,已经能够看到一丈高的城门前聚集了不少的人,都是不断被崔白他们超过的那些青壮年。

    “乡时弓箭社的人被召集过来了。”一旁的王宜年对崔白解释。

    “离前线这么远就开始动员了么?”地方上的动员效率使崔白觉得惊异。

    “军部的命令昨天上午就能到这里,”王宜年道,“相州没有禁军驻扎,城里那些厢军没有战斗力的,先集中弓箭社的人手,整编也要几天。如果前线需要,才能开得上去打得仗。”

    “弓箭社?”崔白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

    “哦,忘记了你没来过河北。”王宜年在马背上细细地为崔白解释。

    原来,弓箭社是普遍存在于河北东西两路以及河东路的一个半官方组织,最初就是一个民间社团。本朝建立时,与曾经的汉唐不同,金瓯有缺。北边的燕云十六州,被沙陀人建立的后晋割让给了辽人。而西北的羝羌又占据了河西河南地,隔绝西域。沿边各州府的汉人,直接面对羝羌与辽人,随时面临异族的入寇。

    在失去长城作为绝对防御线之后,大军无法在边境常驻,只能布署在内线的军州。北境与西境的烽燧寨堡,只能担当预警节点,无力阻止经常性的骚扰与浅近纵深的小规模劫掠。边地的百姓,只好以居住聚落为单位,结社自保,这就是最初弓箭社的由来。无论富贵贫贱,每户都出一丁口,自备器械马匹粮秣,又推举其中武力高强或者统御有方的人物,出任社头、社副、录事。依时节忙闲,第季各有不等的操练时间。

    遇寇破边而入时,弓箭社就是保家卫业的第一力量。小股的劫掠,第一时间当地的弓箭社就能组织直防御与阻击。遇到蕃人大举入寇,则能坚守本地坞堡以待大军。

    到了本朝神宗年间,因为与辽签定和平条约日久,两国间几十年没有真正的战争,河北的官兵早以松懈。不但武艺与训练废弛,吃空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