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2 章(第1/4页)  国民党视角之三大战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至,护城河河水封冰,人马均可通行,且此时天津正雾季节,每日至上午十时始消散,十四日匪军利用护城河封冰及晨雾我空军无法支援,於该(十四)日拂晓开始面目攻击,依其原计划攻击重点指向天津市蜂腰部,以一点两面行东西对进突破;先集中pào火向西正面和平门及其附近,东正面民权门及其附近,数百门pào火万弩齐发实施猛打,未几西正面和平门监狱附近,东正面民权门及附近之工事和障碍全毁,西正面匪以第一、第二纵队并肩,东正面匪以第七、第八纵队并肩,蜂拥的由各jiāo通壕内跳出,在其pào火掩护下,向其pào火开辟之缺口内猛冲,十时许突入市区内之匪军,东、西两正面各达数千人,当西正面和平门方面首被匪突破时,陈司令乃立以预备之保安师向此突破口逆袭反击,在尚未抵达突破口之前,该师即鸟散一空,仅剩师长一人;第六十二军预备队之战车排甫冲至突破山,即被匪军之集束手榴弹摧毁,警备司令部预备队之战车队,正向东西突破口猛冲之途中,亦遭匪军战防武器摧毁,匪军人海继续由突破口蜂拥而入,原突入之匪军在其pào火掩护下继续向市区内突进及扩张,於激烈之逐屋争夺及巷战中,匪军以「四组一队」,翻墙倒院,穿壁越屋,及分割穿chā向前突进,激战至十五日拂晓,市区正为扩雾所笼罩,最坚强之核心据点「海光寺」亦遭匪军攻占,我军遂成无秩序向金汤桥(为市区内高耸之钢架桥)後退,於我军混乱中,东西对进之匪军於金汤桥会师。匪军於金汤桥会师後,以一部向北市区行掩护及分割,主力迅速向南市进攻,八时许林匪第一纵队攻达陈长捷之司令部,该司令部之警卫部队由楼下打到楼上,屋外打到屋内,最後匪军冲入地下室,此际陈长捷及另六位主要幕僚,全副武装正以电话向北平傅作义报告战况,即全部被劫持;至此指挥连络中断,各部队陷入各自为战,零星战斗至十六日拂晓qiāng声始息,最後天津市市长杜建时,第六十二军军长林伟俦、第八十六军军长刘云翰等,均同遭匪军劫持。

    天津最後失守,就防守之部队而言,实「非战之罪」,以五个师之兵力,且第八十六军及第四十三师均为初编成或整补缺乏战力,防守市区周边达数十公里,敌匪六个纵队及一个pào兵纵队之进攻,战至最後一兵一卒,已尽军人之天职;如论罪乃归咎於傅作义之阳奉yīn违,其所决心采第二案,不仅未将主力向天津、塘沽集中,於临战时反将天津战力坚强之两个军又一个师调往北平,实其罪可诛。至於天津警备司令部对匪情判断似有先入为主,军队部署及作战准备亦随之错误,亦为失败原因之一。

    塘沽地区战斗及撤退:塘沽地区,包括塘沽及大沽,为一优越之滩头阵地,後方依托海洋,有利於三军联合作战,在当时匪军尚无海空军之情势下,以我三军统合战力对匪军单纯之地面部队,於未战乃胜算已定。

    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入关之林彪匪军,其主力之先头已逼近唐山,该(十二)日晨我唐山守军第八十七军及jiāo警第十、第十一总队,主动放弃唐山,向塘沽地区转进,林匪主力第二、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纵队及pào兵纵队,於当(十二)日占领唐山,继追踪我第八十七军沿北宁路附近地区南犯,十三日其先头进抵八亩坨、汉沽附近,与我第八十七军後卫发生激战,十四日我第八十七军等撤入塘沽地区,归第十七兵团司令候镜如指挥,连同原在该地区之独立第九十五师,第九十二军之三一八师(补充师),及一个保安团另一个水上保安队,星夜布署塘沽防务,该(十四)日林匪主力越过金锺河,攻占北塘,继越过海河,截断天津至塘沽间之水陆jiāo通,配合经宝坻、杨村南犯之林匪第一纵队,向塘沽、天津包围。十五日我天津、塘沽分别被围,匪军以第一、第七、第八纵队对天津暂围而不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