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3 章(第1/4页)  不朽的光荣—第二次中日战争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战兵力量分散,使得日军在华北平原最后只落得一个防御的态势,根本就不符合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原则了。

    附注:

    [1] 左翼、右翼是从日本华北方面军的指挥角度来看,例如左翼的第二军,在作战地图上是靠东线。

    [2] 这是日军经常在战略上所犯下的错误--原先计划一旦出了情况的变化,日军很难迅速应变,但是在次要的战场上,往往为了挽回“日军无敌”的形象,日军又会贸然地发动大规模的非计划xìng作战。

    [3] 但是板垣的运气实在太差,他攻击的路线,刚好碰到华军的主力,先在平型关,后在忻口,都受到不小的损失,因此造成华北方面军不得不将大量部队投入山西,以支援第五师团的非作战,这样就造成日军整个战略重心的失控。

    [4] 其实真正的地名应是“瓶型关”,因为被这场作战的宣传误报,竟改名成为了“平型关”。

    [5] 因为苏联在中日全面战争之后,成为国际上唯一公开“支持”南京的政府,双方缔结条约,苏联提供军备与空军到中国作战,甚至有情报指出,苏联可能正在考虑,在必要时对日本宣战。

    [6] 其实不只是日本,世界其他各国的军事专家,多半也持接近的观点,甚至包括协助蒋介石的德国军事顾问在内。反而只有苏联真正的了解中国的抵抗意志,要比外界知道的强劲。

    第二十二章、惊天动地的淞沪大决战

    中日的历史决战之中,再也没有一场的会战,能像淞沪会战这样打得惊天动地与扣人心弦,中日双方所动员的部队总数,最后超过了一百万人,所有现代的武器,如空军飞机、海军舰pào、坦克、dú气都大量的出笼。但是同时,以及最为原始的作战方式,面对面的以刺刀格斗、甚至石块投掷,也有或是最为壮烈的人ròuzhà弹,也全都派上了战场。而且战斗就在十里洋场的上海都会区的租界边缘进行,新闻记者可以一方面在大饭店的阳台上喝咖啡,一方面远眺中日两军的浴血作战,这种大会战的规模与型态,恐怕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当时参加淞沪会战的绝大多数中国的军人,根本就想都没有想过他们将面对一场最现代的三军联合立体作战,以及在dú气与八英寸pào弹攻击下的可怖景象。但是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中国绝对不能再让日军为所yù为地蹂躏下去,华军决定,假如没有武器可以抵挡日军的攻势,他们的身体就是拒敌的唯一长城。

    在卢沟桥事变开始恶化,迅速的扩大成为华北事变的时候,中日双方的领袖们,已经多少有些知道,中日之间恐怕无法避免一场历史的大决战。但是,中日两国的军政决策者,在刚开始考虑决战的地点与方式之时,都没有要把上海当成中日两军大决战的地点。当时中日双方都曾经准备企图在华北地区,进行军事决战的较量,但是战局突然出现戏剧xìng的大变化,预期华北的决战没有打热,反而是上海的冲突,演变成为中日战争历史中,最大规模的会战。

    22.1 中国决定在上海应战

    在一九三一年的一二八事变之后,中日双方在上海的军事冲突,都受到国际社会强烈的干预,要求中日两国不要在上海地区进行战斗,以免影响到国际社会的重大利益。因为上海不单是中国的金融与经贸中心,也是一个国际经贸金融的大都市,世界各国在上海有着极大的商业利益,上海的精华商业区,是属于国际强权拥有主权的租界地,因此在国际社会的要求下,上海划出非武装的中立地区,以减少中日之间的军事摩擦。中国正规军不能在上海市区附近布防,但是日军却可以在其租界地内,建筑防御工事,日本精锐的海军陆战队处在这里设立司令部,日本海军的第三舰队,则在附近的水域巡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