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 章(第2/4页)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心理因素使然。

    起先,教授把两叠卡片分发给教室两边的同学,其中一叠是图1-1的少fù像,另一叠是图1-3的老fù像。他给我们10秒钟观看这些卡片,然后收回。接着在银幕上打出两者重叠后的画面,也就是图1-2,并要全班描述这位女子。结果,事先看过少fù像的,几乎一致认定这就是那位少fù;而先前看到老fù像的同学,也都认为图1-2是位老fù人。

    接着教授请同学说明理由,双方各执一词:

    “别开玩笑,我看她绝对不超过二十几岁,怎么可能是个老太婆?”

    “你才开玩笑,她少说也有70。”

    “你怎么啦?瞎了吗?她很年轻,漂亮又可爱。我倒想带她出去遛遛。”

    “可爱?她是个丑老太婆。”

    当时我们都心知肚明自己观点不一定正确,对方的看法也可能成立,只是口头上谁也不肯认输,只有少数同学试着从另一种角度来看这幅画像。

    经过一番争辩,双方僵持不下。终于有位同学走上前去,指着一条线条说:“这少fù戴了一串项链。”另一位马上反驳:“不,这是老fù的嘴角。”于是大家你来我往开始一一讨论画中每个细节,并逐渐接受对方的观点。但当转过脸去,然后再回头看时,大多数人又会立即认出当时被限定在10秒钟之内看到的形象。

    第一部分 重新探索自我谝徽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四)

    后来我为个人或公司担任顾问时,经常借用这个实验,因为它能够使我们对人以及人际关系的本质,有更透彻的认识。最要紧的是,它充分体现出制约作用对我们的思维有多大的影响力。仅仅10秒钟就能产生如此这般的影响,持续终身的制约作用可想而知。人的一生中,来自家庭、学校、工作环境、亲友同事、宗教以及流行思潮(如个人魅力论)的影响力,均在不知不觉中制约着我们,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心灵地图。

    这个实验也说明,思维是行为与态度的根本,我们的一言一行均脱离不了思维的影响。就以图1-2为例,你若认为那是一位少fù,就自然不会想到搀扶她过街。你对她的态度和行为必须同你对她的看法相一致。

    由此可凸显个人魅力说的基本缺陷之一,也就是仅仅强调行为与态度的皮毛,却忽略了根源。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还可体会到观点对人际关系的作用。一般人总认为自己的观点正确且立场客观,但实验却证明,虽然别人的结论不同,并不代表他们是主观的、错误的。

    事实上,我们高估了自己,因为我们是透过有色眼镜去看外在的世界,也就是用自身的观点去看。因此当有人跟我们意见不一致时,我们便直觉认为别人有问题。其实观点不同以致看法有异,是完全正常的现象。

    不过这并不表示没有客观的事实存在。譬如在图1-2中,双方都看到了白底黑线条,也都承认它的存在,只是每个人根据以往的经验而有不同的诠释。若不经过诠释,这些事实便不具有任何意义。

    一旦我们对自身的基本思维(地图)以及经验加诸我们的影响力,有愈多的认识,就愈能够为自己的思维负责,并加以检视。同时对别人的看法与思维也愈能够接纳,如此才能获得较客观的看法。

    思维转换,建立全新的观点

    由这个实验所得到的种种启发当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顿悟”的经验,也就是忽然领悟对方原来是这样观看这幅画的。这种现象我们称为“思维转换”。第一印象对你的影响愈大,顿悟的刺激也愈大。

    “思维转换”(paradigm shift)一词是美国哲学家库恩(Thomas Kuhn)首先提出的,见于他极具影响力的经典之作《科学革命的结构》(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