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1 章(第1/4页)  百度——如此专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发现使用百度搜索“很快,也很方便”。此后,百度在中国互联网的搜索流量一路飙升,开始把3721等搜索对手个个甩在后面。

    从2003年起,Google在中国市场上的流量就开始落后于百度。到了2004年,Google开始意识到百度不可小觑。于是施密特立即放下架子开始了与百度的“亲密”接触。施密特的如意算盘是控制百度因为这将意味着Google兵不血刃地拿下中国市场。如果按照流行一时的“IT新思路”做个好网站套现的话,李彦宏们将永远难登大雅之堂。但实力、财力都还欠缺的百度,也不能将业界老大拒之千里之外那说不定会激怒对方,引致被扼杀于襁褓之中。因此这意味着李彦宏与施密特的jiāo往不得不深谋远虑,保持“竞合”。

    经过谈判和妥协,在新一轮1470万美元的融资中,百度接受Google的投资499万美元即让Google拥有百度2.6%的股份。Google一时颇为得意,随后立即忙于到纳斯达克上市。在买到百度的大约2.6%股权后,不仅施密特,连外界也普遍认为,作为美国搜索巨头的Google拿下微小的中国百度,将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事后的发展却让人们大跌眼镜。李彦宏深埋心中的志愿是走独立发展和独立赴纳斯达克上市之路,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李彦宏所谓的“与Google竞争与合作”可能是“缓兵之计”诱使Google在“合作”的迷魂阵下,推迟大举开拓中国市场的步伐。

    士别一年,形势大变。在中文搜索引擎领域,百度可谓一骑绝尘。2005年首季,百度把Google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在中国国内互联网市场的网站搜索流量份额(市场占有率)为44.7%,相比之下,Google位居第二,为30.1%;同时,百度在首季取得了520万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147%。施密特闻之大惊。

    第三章 百度演绎财富神话Google注资“隐藏”并购企图?(3)

    矢志不渝

    此前,施密特还“振振有辞地”表示,Google 2005年将铁定进军中国市场,但具体的形式还要取决于与百度的谈判结果。对于百度,Google目前有两种选择:其一,Google单纯地持股百度;其二,双方展开深入合作,Google将拥有百度更多股份,甚至成立合资公司。

    但是Google的这个如意算盘随着百度的日益强大而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施密特的“一朝失足”终于酿成“大祸”,估计他颇有“养虎为患”之叹吧。为了弥补自己犯下的战略错误,施密特于2005年6月秘密赴京,直奔中关村理想大厦12楼这是百度总部所在之处。此举被认为是Google收购百度的续演。

    在百度的办公室,想必施密特感受到了“Google中国版”的舒适环境。但是他的好心情立刻变坏了。在李彦宏的办公室里,两人谈了什么无从了解。据说是施密特提出了收购与合作的建议,而且开出的收购条件很优惠。但是精明的李彦宏在这几年示之以弱、瞒天过海之后现在突然间强硬起来了。对于施密特开除的条件,李彦宏似乎并未心动,他只是更坚定地希望百度能走在美国纳斯达克走独立上市和独立发展之路。

    很快外界就收到了百度独立发展的声明这让施密特震怒。李彦宏曾经对此骄傲地声称,“百度的中文搜索技术是强大时,人才是最好的,渠道是最完善的”。而这是Google在中国的软肋之一。基于用户体验的中文搜索引擎技术是需要经年累月长时间积累得到的,决非Google一朝一夕就能开发出来。Google在美国擅长直销模式,而在中国更多采用代理模式。相比之下,百度已经建立了完整的销售网络和渠道,而Google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