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需求则与日俱增,受地域的局限,Google的转化成本太大,回天乏力。
在中文语言处理能力上,本地搜索公司的优势更让Google难堪。比如,《功夫》公映之前很久,在百度上检索“功夫”就能直接指向周星驰的电影,可是Google搜索相同的“功夫”,则大失所望。因为这些时令xìng的关键词都需要专业团队去随时添加,由于Google缺乏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开发力量,尤其是对中国互联网信息检索存在的问题了解不透,所以,Google对于国内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很慢,本地化技术服务力量也跟不上,无法解决国内网民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而雅虎则表示,2005年将把为中文搜索服务的服务器全部搬到中国大陆来,单独运作。
众所周知,中文是一种表意文字,因此要在计算机上输入中文,用户首先要按照发音输入罗马字母,然后再使用特殊的软件将它们转化为中文字符。因此,搜索引擎需要对中文字符处理两次。由于中文之间没有空格,搜索引擎在判断哪里是开头,哪里是结尾时也存在困难。除此之外,中国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例如,在中文中有38种用于描述“我”的方式。这些都是外国搜索引擎进入中文的障碍。
而在中国搜索市场上,百度的本地化搜索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已经赢得了稳定的用户群和较高的忠诚度,所以,Google要在中文搜索上做大,已经是越来越困难了。
百度中文搜索的背后,是中国概念的吸引力。中文与搜索的亲密接触,使得百度具有了丰富的中文文化底蕴。百度的招股书中就曾强调中文文字之美,表达了对新的中国世纪的向往。而且,据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即将成为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市场。中国庞大的上网用户有望超过美国跃居第一位。互联网第二春的提前到来,预示着百度的市场就是中国的市场。
第三章 百度演绎财富神话本地化运作成就百度优势(3)
商业模式的本地化
2000年李彦宏和徐勇回国创业的时候,他们借鉴的商业模式是美国搜索公司Infoseek的模式,就是为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技术服务。不久他们发现这只是“为人作嫁衣裳”,根本没有大的发展前途。于是从2001年起,李彦宏与门户分手,创办搜索门户网站。初创时,网站日点击流量也不过寥寥可数的1000左右。但李彦宏锲而不舍,在借鉴Overture的关键字竞价的基础上创造xìng地确立了竞价排名的商业模式。并在成功实施了“闪电计划”在用户体验之上不断改进中文搜索技术的基础上,2002年的百度开始奋起直追,不少网民开始发现使用百度搜索“很快,也很方便”。此后,百度在中国互联网的搜索流量一路飙升,开始把3721等搜索对手个个甩在后面。
百度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它了解中国网民的需求。站在我们普通人的角度上看,首先必须明确一点的是,无论是作为搜索引擎还是门户网站,如果没有人来看就是废物。因为没有流量信息就无法传递出去,这样又何谈商业化利用,何来盈利呢?百度的聪明之处在于借力。早期,百度通过提供技术服务于大型门户网站,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做到了免费的广告。通过门户网站巨大的流量让大众认识了百度。其后,百度开始同Google一样,独立运作,成立专业搜索网站。这时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搜索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就是摆在百度面前的难题。当然,如果百度继续像以前一样作为技术提供商,那么百度可能会有波澜不惊的发展,但绝不会如今日般的崛起。百度的界面简洁明快,而门户的界面丰富多彩,臃肿难堪。因此对于需要搜索的人而言,门户网站是他们进行搜索的第二选择,而绝非第一选择。
百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