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6 章(第1/4页)  太平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夷狄却降,风雨为其时节,是天悦喜之明效也。喜则爱其子,是故帝王延命也,泽流其人民,则及其六畜禽兽,究达草木;和气俱见,则邪恶气消亡,则正气更明,是yīn阳自然之术法,犹比若昼日用事,则夜藏;小人逃亡,则君子行。诈思此言,此言所以益命,分明yīn阳而说神也。

    以为吾书不然也,道以试成,yù知其得失,今试书一“本”字投于前,使众贤共违而说之,及其投意不同,事解各异,足以知一人之说,其非明矣,安能理yīn阳,使王者游而无事乐乎哉?

    是故执本者少,而说者众,则无不穷矣;执本者众而说者少,日使道浮且浅,浅而不止,因而乱矣;乱而不止,yīn阳不善,邪气便起。故圣王乃宜重本,君子正始也,则无不理矣。不重尊其本,不正其始,则凡事失纪,万物云乱,不可复理。精之明之,惑道邪书去矣。

    ◎天文记诀第七十三

    天地有常法,不失铢分也。远近悉以同象,气类相应,万不失一,名为天文记,名曰天书。亿亿万万、千千百百十十,若十二日一周子亦是也,十二岁一周子亦是也,六十岁一周子亦是也,百二十岁一周子亦是也。或亿子而同,或万子而同,或千子而同,或百子而同,或十子而同,俱如甲子也。

    其气异,其事异,其辞异,其歌诗异,虽俱甲子,气实未周,故异也。以类象而呼之,善恶同气、同辞、同事为一周也。精考合此,所以明古,复知今也;所以知今。反复更明古也。是所以知天常行也,分明洞达yīn阳之理也。

    书辞误,与不前后宜,当以相足,歌音声事事同,所谓大周、中周、小周法也。得其意,理其事,以调和yīn阳,以安王者,是可以效天常法书也,比犹若春秋冬夏,不复误也。今后生皆用命少,未睹一周,何知大小中有三周哉,古常神道乎?故遂失正路,睹须臾之间,又未通洞古今神文,遂从偏辞,自言是也,正犹春儿生而死,不睹秋事;夏生而终,不睹冬事。说者当时各见其目前可睹者□□,故虽十辩之,犹不知也,内不然此也。使天文不效者,正是也。

    故事不空见,时有理乱之文;道不空出,时运然也。故古诗人之作,皆天流气,使其言不空也。是故古者圣贤帝王,见微知著,因任行其事,顺其气,遂得天心意,故长吉也;逆之则水旱气乖忤,流灾积成,变怪不可止,名为灾异。众贤迷惑,不知但逆气、不顺时务所为也,不可不重慎哉!

    使天文不效者,时有理乱,道不空出。古者帝王见微知著,因任行其事,顺其气,遂得天心意,如长吉;逆之则水旱气乖忤,流灾积成,变怪不可止,名为灾异。众贤迷惑,不知逆顺之道。

    天所以使后世有书记者,先生之人知旦寿、知自然,入虚静之道。故知天道周终意,若春秋冬夏有常也。后生气流久,其学浅,与要道文相远,忘前令之道。非神圣之人,不能豫知周竟,故天更生文书,使记之相传,前后可相因,乐yù使其知之,以自安也。逢其太平,则可安枕而治;逢其中平,则可力而行之;逢其不平,则可以道自辅而备之,犹若夏至则为其备暑,冬至则为其备寒,此之谓也。天道有常运,不以故人也,故顺之则吉昌,逆之则危亡。天道战斗,其命伤,日月失度,则列星乱行;知顺时气,日月得度,列星顺行,是天之明证也。能用者自力,无敢闭藏,慎无贼伤。天之秘书,以归仁贤,原明上下,令以自安。

    ◎灸刺诀第七十四

    灸刺者,所以调安三百六十脉,通yīn阳之气而除害者也。三百六十脉者,应一岁三百六十日,一脉持事,应四时五行而动,出外周旋身上,总于头顶,内系于藏,衰盛应四时而动移。有疾则不应,度数往来失常,或结或伤,或顺或逆,故当治之。

    灸者,太阳之精,公正之明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