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九章 解释缘由(第2/3页)  为龙之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一会儿,也从这些百姓七嘴八舌的讨论中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大多是百姓还是拥戴自己,或者说是信任刘和的眼光;而少部分读书人和世家大族,则是对自己的强势尚未很不服气,或者说有嫉妒心理。

    这也很正常,毕竟刘和一手创立了北汉,而且为人品行c能力都人所共见,没有人不佩服,真真称得上是这些百姓的父母官,所以百姓也得到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而他赵匡胤又是什么出身?说得好听些,是军人世家,说的不好听,就是泥腿子。凭着刘和的看重和自身的能力,在短短时间内窜到了高位,眼看要当皇帝了,怎能不叫那些自认为血统高贵c才高八斗的世家贵族和文人嫉妒万分?即使明面上不敢反驳刘和的意愿,暗地里却也会诋毁c鄙视他,以做泄愤。

    赵匡胤对这些早有预料,所以也没有多大惊奇。他又听了半个时辰,觉得已经了解了足够的信息,就抽身离开人群,向刘和的丞相府走去,他还有许多疑问,要刘和为他解答。

    赵匡胤到了丞相府,去北门口的家丁拦住,原来他身上穿着太过普通,所以被当成了平头百姓,自然不会被放入。直到他报了名号,又亮出了将军令牌,经过闻讯赶来的管家鉴定后,这才被允许放行。

    一路上,那管家先是不住赔礼道歉,说是下人们有眼不识泰山,还请将军海涵等等,然后又一边为他引路,一边又在赵匡胤的询问下为他介绍丞相府的布置和最近发生了一些事。

    刘和的住处赵匡胤早已来过许多次,熟悉得很,他真正在意的却还是丞相府最近的动向。据管家所说,在刘和正式宣布将要建国,让赵匡胤称帝之前,曾经找见过许多文武大臣,这些人官阶不同,权利也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声望高,势力不小,大多都是跟随刘和创业的老臣。

    听说,刘和曾经跟他们有过几次交流,大多数大臣都在谈过一次就离开了,也没什么大的情绪波动,但是有几位封疆大吏和内阁元老却好像与刘和谈不拢,几次三番的来此,更是在一周前的最后一次谈话后愤愤离去,明显是意见不合。而此后,刘和的情绪就不是很好,经常长吁短叹,神色沉痛,在几天前发了几道手谕后,除了按时上朝c处理政务,就再也没有什么异常的举动了。

    赵匡胤听到这里,心里有了一定的猜测,但是真相未探明前,却也没有多说,而是在管家的引领下,来到了刘和书房外。“老爷,赵将军来了。”管家恭敬的在门外喊道。“哦?赵贤侄来了啊,请他进来吧。你且退去,把守屋外,我二人谈话,不可让外人听见。”从书房中传出了刘和有些低沉的回答声。

    “是,老爷。”管家答道,又打开房门,将手一引,道;“赵将军请进。”待赵匡胤进屋后,又关上了房门,随后站到了三丈开外,看守着书房外的动静。

    赵匡胤进屋后,看到了坐在椅子上的刘和,他旁边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三个斗大的木匣。饶是赵匡胤心神镇定,抬眼见到刘和的面貌,也不禁吃了一惊,只见刘和此时面容松弛,神色黯淡,眼皮低垂,明显是一副伤心过度c精神受损的样子,哪里还像平时那副温和精明的丞相了?

    赵匡胤不禁前走两步,行了个礼,然后急切地问:“刘叔,您您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云龙曾经担任刘家的西席,与刘家交情深厚,赵匡胤从军后,也得到了刘和不遗余力的照顾,两家感情十分深厚,所以一向是叔侄相称。如今见到刘和气色不好,关心之下,不禁吃惊的问。

    六和抬眼看到赵匡胤的神色不似作伪,而是完全发自内心,眼中不禁闪过一道欣慰的神色,他轻声道:“贤侄,想必此刻外面的消息你也已经知道了?”

    赵匡胤见刘和答非所问,却只能压下心头的焦急,老实的回答:“小侄也是刚刚知道,刘叔,你为何突然作此决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