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 章(第1/4页)  毛泽东的神来之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体一致接受的: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都是máo zé dōng意见的拥护者。

    就连博古这次也没有完全站在李德一边,而是有保留地同意了“西进入黔”的决定。

    有保留的部分是máo zé dōng“以谈话方式”表述的根本xìng战略方向转变的意见:放弃兵进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取由黔入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方针。博古虽然同意入黔,但并不打算改变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而是要在西进入黔后“一直向北”去湘西。估计当时在这个行色匆匆的碰头会上,máo zé dōng“以谈话方式”表述的根本xìng战略方向转变的意见,尚来不及展开讨论,所以才有李德对máo zé dōng就“怎样实现这一点闭口不谈”酸涩之句。

    李德可能是唯一一个执着地要就地转向湘西的与会者。

    平心而论,他的意见从战术角度来说并非一无是处,也不乏智慧的闪光。但得以兑现的大前提:是你一定不能让对手了解你的真正意图。闪转腾挪这种功夫,máo zé dōng在此前此后就常玩儿,玩儿得是得心应手。问题在于,毛氏玩儿的时候,常常出人意料,对手对其真正意图的研判一般来说都有相当一段时间差。而现在蒋公也好,湘桂诸侯也好,都对中央红军出湘西的意图洞若观火,中央红军的每日进展位置他们也研判估计得大致准确,手中的本钱又很雄厚。反过来对中央红军来说,湘桂黔边这地面又太狭窄,打个转身都困难,又处在何键那近乎于直角的弯弧形阵线的顶点上。你要停下来不走等人家过去?人家那弧线的两翼一伸就可以划一个反弧来兜你!那会儿薛岳的机动兵团就集结在绥(宁)靖(县)一线,堵也好截也好追也好,主动权可是在人家手哩!你等,等到什么时候?等到人家从四面八方扑上来捏死你?你要掉头?对不起,后边儿有白崇禧这个“小诸葛”哩,这个送上门来的便宜人家可是不捡白不捡哟!……

    所以说,洋顾问这个执拗的主意,就算是不乏“智慧闪光”聪明主意,那也是没有脱离“小聪明”范畴的馊主意。看似聪明实则糊涂,最后的结果恐怕大致也逃不出“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古老套话的包围。

    máo zé dōng也不是个轻易就肯放弃自己想法的人,此后在“继续西进入黔”的行军途中,他又动用他那雄辩的口才,不断“以谈话的方式”,把改变战略方向的意图,于面红耳赤争争吵吵间,绵绵地输入到中央决策层各位实权派人物的脑袋里,直到在1934年12月18日在贵州黎平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把这个个人意见,变成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

    中央红军后来进入黔东南并向黔北长驱直入的顺利进展当然证明了máo zé dōng是出了个好主意,但平心而论,这个主意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没有其他好主意以后的好主意。至于能不能兑现,至少还有一半以上的主动权握在对手手中。如果蒋公及麾下诸侯都能一心一意同心同德,蒋公的军令政令都能够畅行无阻,蒋公自己又没那么多总想借“剿共”之机划拉人家家业的小算计,“朱毛红军” 入黔后的处境大概也不会比过湘江那会儿好多少。红军入黔之初或向黔北进军之时,何健那个弧状阵线靠北那一翼往西一伸,后面桂军和平行追击的湘军在南边一抄,红军进也好退也好恐怕都有问题。而那时为防红军入黔后转道北进入湘西,薛岳那个有8个满员师的机动兵团已进至黔阳,要是主动一点扑上来在乌江一线展开,或抢在前面兜头栏住,或在红军抢渡乌江前后来个渡前击,半渡击,渡后击,如此这般,湘江那一幕会不会在乌江重演一回,也未可知。

    鬼使神差,蒋公及麾下诸侯,简直就是上赶着,把这个主动权和生存机会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