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3 章(第1/4页)  毛泽东的神来之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乘隙偷窜”,次日又绕过“龙主席”直接向孙渡下令:“速取直径,以最快速度于本月31日以前赶到打鼓新场与西安寨间地区”(26)。

    生生又给孙渡增加了至少一天的行程。

    “龙主席”这边的反应则是慢慢,28日他先是一电要孙渡暂守不动,“应俟感申(3月27日15时~17时)电批复,再令遵照可也(27)”,拖到晚上才令孙渡“即日率领全部移驻吴马口、井坝一带策应”(28),而这时孙渡已收到蒋公那个直接电令,在跟蒋公计较了一番“唯摩尼一带距新场、西安寨至少相隔5日以上行程,最快亦需东日(4月1日)始能赶到”的困难后,开始“由现地经普泥、瓢儿井、果瓦、太平场向指定地区前进”(29)。

    在蒋公、“龙主席”和孙司令官都是一团浆糊的状况下,滇军算是真正开始被“调出”了!

    27日24时,中革军委向彭德怀、杨尚昆、林彪、聂荣臻发出指示信:28日,红一、红三军团主力“集结鸭溪、白腊坎以南适当地域,准备与敌作战,由彭、杨统一指挥,望预筹之。”,红五军团“28日上午通过这封锁线,以一部监视白腊坎,主力则南移于(烂沟、兴龙场地域)适当地点,对枫香坝严密警戒,该军团受彭、杨指挥”(30)。

    在马鬃岭的红九军团这天按中革军委27日和28日的几次电令部署,大张旗鼓地构筑工事,在要道口放烟火扮炊烟,chā红旗摆标语,各个村寨里广为宣传,摆出了一副要在此间与中央军决战的架势。而经过连夜急行军的军委纵队于28日晨6时通过白腊坎、鸭溪之间地域,13时到达底坝,休息至当晚23时后,又经官村向大兰头前进;右翼掩护的红三、红五军团在军委纵队之后出发,因白腊坎、枫香坝敌之火力已取上联系,遂改道元宝山、大水井之线,于22时到达大庙场附近地域。

    红一军团主力当日下午从底坝进抵沙土,前卫红三团已直chā乌江北岸渡口。

    不知什么原因什么渠道,离“朱毛”已愈来愈远的潘文华将军这回反到是“旁观者清”,竟然基本准确地掌握了中央红军的真正动向:“3月28日,匪大部分由花苗田、白腊坎、枫香坝中间地区南窜,先头已到达沙土”(31)。

    至此,中央红军主力已透过“遵仁封锁线”,并兵分两路,扑向乌江边。

    六

    中央红军这次南渡乌江应该说比年初北渡乌江更加惊险刺激。

    年初“朱毛”北渡乌江,薛岳心系贵阳,并没有多少“击匪于半渡”的积极xìng,而百余公里长的乌江防线仅有3个团的“九响棒棒”在蹲守,根本就顾不过来。而这次,可供中央红军选择的突破江段非常有限,守军虽是遵义城下的败将韩汉英第五十九师第三五四团黄道南部和一些民团土老肥,但因江南岸地形险要,地段狭窄,守军兵力火器集中,突破的难度不小。

    而一旦久突不破或渡江不成,那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背水一战”。

    黄永胜、林龙发的红三团是这次南渡乌江的先头团,28日下午他们已进至沙土以南40里的后山。29日,前卫第一营分别从左右两路向梯子岩、大塘附近渡口前进:右路第二连化装成黔军宪兵队翻黄沙坡向黄沙渡渡口前进,左路营主力则直chā梯子岩渡口。

    17时,两路人马分别进至江边渡口。

    这一段江面位于乌江上游,亦称鸭池河,江面窄处仅四五十米,宽处也不过百把十米,右路这支化装成黔军宪兵队的红军原计划是让贵州籍的战士“喊渡过江”,然而黄沙渡口的守军是息峰县第七区区长罗开铺所率当地民团常备队,这些土老肥们打仗本事不多心眼儿却是不少,不知是从哪里看出了破绽,不但不发船过江,还拼命向北岸shè击,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