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4 章(第1/4页)  毛泽东的神来之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主力则经观音岩进至马鞍山宿营。

    红五军团警戒分队赶到梯子岩渡口才发现,干部团过江后已将梯子岩浮桥拆除。

    这一下可就苦了红九军团,他们从马鬃岭收拢部队出发时敌“遵仁封锁线” 已经合拢,各部敌军已开始南移。为避免与敌遭遇纠缠,他们不得不绕道尽量走山路小路。待他们经两天两夜冒雨急行军赶到沙土时,已超过军委规定过渡时间6小时。军团首长派出侦察人员到渡口了解情况,发现浮桥已被拆除。而中革军委此间虽已紧急调集红五军团第三十七团一部及军团工兵连、红一军团二师工兵连、干部团工兵连,由红五军团副参谋长周子昆负责指挥星夜重架梯子岩浮桥,但时间却已经来不及了:黔军犹国才部紧随红九军团之后,而中央军周、吴纵队的先头部队已距渡口不远……

    罗炳辉、何长工立即紧急请示中革军委。军委这时已得悉周浑元部先头部队逼近黄沙渡渡口的信息,只得放弃在梯子岩重架浮桥接应红九军团南进的企图,复电指示红九军团“向沙土、底水以东隐蔽”(42)。

    红九军团遂被隔断在乌江北岸。

    然而“朱毛”这个把星期时间里从赤水河到乌江边的这三级跳完成得十分精彩得意,几乎步步都踩在蒋公研判之先,又一次成功地把蒋公的大队人马给甩在了背后。虽然红九军团与主力隔断属于美中不足的瑕疵,但这支队伍留在江北与主力遥相呼应配合却至少产生了另外一种积极效果:蒋公既要“剿”这个又得堵那个,其忙活的程度也就大大地上了一个台阶。而这支仅数千余众的孤军在蒋公各路“追剿”大军的间隙中奔来“窜”去达月余之久,过了金沙江与主力会合时竟然还军容整齐行头漂亮,穿着一身新军装向主力显摆着得意洋洋的派头,很难想像上个世纪的中国战争史上还有哪一支队伍能够与之相提并论。

    恐怕也就是共产党的队伍了!

    上一节    下一节

    图7-1: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行动要图

    (1935年2月16日~3月31日)

    四渡赤水再渡乌江

    点击上图查看或下载清大图

    注释

    (1)《朱德关于我军渡赤水河后应迅速南移致各军团电》,《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丛书编审委员会)第291页,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2)《川军南岸总指挥潘文华报告》,《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093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3)《四川南岸剿匪军总指挥部24年3月份剿匪军事工作报告书》,《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024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4)胡秉章《川军郭勋祺部在川黔滇边阻击红军长征经过》,《成都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第67~第68页,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5)《蒋中正命滇军开赴赤水河镇摩泥防堵》,《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098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6)《龙云命孙渡向赤水镇堵截》,《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093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7)《龙云为红军进入川边嘱滇军独立作战建功》,《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099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8)《第二路军总司令龙云养机电令》,《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100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9)《孙渡报告主力集结赤水河请准调回安旅》,《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