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犹太人很容易杀死,因为在行刑时,他们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死亡的来临。但吉卜赛人却不是这样,面对死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非常惊恐、痛苦,不会老老实实地站在那里,因此shè中他们很不容易。一些人在乱qiāng扫shè之下幸存下来,他们挣扎着爬出死于党卫军qiāng下的支离破碎、血ròu模糊的尸体堆。一些儿童则被德军直接扔下了峡谷。
在东欧,党卫军特别行动队总共杀害了大约200万人。很多德军士兵带着自己的照相机进入苏联境内,成为“凶残的游客”,他们到处拍摄绞刑或qiāng决的快照,在许多恐怖、残忍的照片背景中都可以看到面露狰狞笑容的德国人的脸孔。在娘子谷,冯龙德施泰特元帅为此专门下令,要求南方集团军群的所有士兵不得观看或拍摄党卫军行刑时的场景。
死亡同样也会以其他方式来临。在一项于1941年5月23日公布的关于充分利用苏联经济的文件中,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声称,作为整个计划的一部分,饥荒以及数百万苏联民众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有些德军士兵则为自己的所见所闻而痛苦不堪。pào兵罗伯特鲁普在给妻子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很少哭泣,因为当你身处这样一种环境中时,哭泣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等我再次回到你的身边自由地享受安宁与快乐时,我们真的有必要大哭一场,那时你才会真正理解你的丈夫。这里的情况不允许哭泣,即使呈现在你眼前的是极为悲惨的景象……一种源自人xìng的怜悯之心和一种挥之不去的罪恶感渐渐地让所有的人觉醒,一种深深的羞愧感在每个人的心中蔓延。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真的不值得享有被爱的权利。”1941年12月4日,鲁普在大雪纷飞中的卡希拉阵亡。
第3章 苏联的防御配置(1)
在战争初期,面对德军的迅猛攻势,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因为准备不足而措手不及。然而苏军在1941年迅速重整装备,投入了新型战斗机和诸如-1和-34等新型坦克。此后两年,这些先进的武器装备以及不断完善的战略战术,不仅使得苏联扭转了不利局面,而且逐渐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而在战争初期,正是由于斯大林迟迟不愿相信希特勒会单方面撕毁1939年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才使得苏联在人员和物资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1941年春,斯大林收到了许多有关德军正在苏联和波兰边境秘密集结的情报,但这些并没有引起他的重视。斯大林坚信德国不会背弃《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因而并没有提高安全戒备等级。他也许不愿激怒那位德国元首,抑或坚信希特勒不会在其西部还有英国人困扰的情况下在东部再发动一场战争,因为对于任何人而言,同时在两线作战,往往是自取灭亡。
在斯大林不以为然的那些情报中,有许多是关于德国正在改建和扩建穿越东欧一直延伸到苏联边境的公路和铁路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奥托工程”(“奥托”代表“东方”),该项工程始于1940年10月1日,竣工于1941年5月10日,实际上是在为发动对苏联的战争作准备。
苏联情报系统
在日本东京,一个名叫理查德佐尔格的德国共产党员,同时也是苏军情报系统的间谍,在战争bào发前四个月的时候获得了有关“巴巴罗萨”计划的可靠情报,并通知了苏联有关部门。
在德国和德国占领区,一个名叫“红色唱诗班”的大型情报及抵抗组织早在1938年就开始向莫斯科输送情报。尽管这个组织在1939年苏德签署《互不侵犯条约》时就已经表示不再与德国政府为难,它还是在德国突袭苏联前夕给了斯大林必要的警告。“红色唱诗班”在1941年德国对苏开战后重新活跃起来,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