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0 章(第2/4页)  “巴巴罗萨”行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卓有成效的拦截。后来,波佩尔的机动部队被围。7月2日,波佩尔决定率部向东突围,最终于8月份抵达苏军防线。

    德国宣传杂志《信号旗》的摄影记者亚瑟格利姆随同第11装甲师经历了拉杰尤夫遭遇战。5时20分左右,他摄下了 251型半履带式装甲车越过草原以及坦克向着远方目标开火的场景。他在报道中最后写道:“在一场持续了11个小时的激战后,敌人放弃了阵地,40多辆坦克被我军击毁。相比之下,我方仅损失了5辆坦克。”

    库齐奥马拉帕特看到德军士兵正在检查一辆被摧毁的苏联-重型坦克,“他们看上去就像专家们正在对事故原因进行现场调查,真正让他们感兴趣的是敌军坦克的原材料、质量及其内部构建方式。他们摇晃着脑袋,喃喃低语:‘嗯,嗯,可是……’毫无疑问,德军取胜的秘密正是这种不断探究的精神。”

    战后,苏联历史学家将这场战役的失败原因归结为坦克通讯设备的落后和短缺。当时,许多苏军坦克缺乏无线电联络,相互之间仅通过信号旗来传递信息。一支部队或中队的指挥坦克往往配置有无线电台,很容易被敌军识别出来,因为无线电台的天线设置在pào塔上在坦克战中,具有此类特征的坦克往往成为敌人首选的进攻目标。

    6月29日,基尔波诺斯将军下达了一道旨在消除作战缺陷的指令,其中涉及侧翼保护、情报的合理组织、无线电的应用以及步兵pào兵的协同等问题。至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指令均作了具体的说明,但这并不能弥补苏军武器装备的短缺和零部件的匮乏。第15机械化军仅配备了两个无线电小队,第22机械化军在战斗头8天损失了119辆坦克,但其中的58辆坦克完全是由于缺乏零部件进行维修而不得不自行zhà毁的。

    截至此时,德军第11装甲师已推进至奥斯特罗赫,并对苏军设在舍佩季夫卡的大型后勤基地构成了威胁。当时,第16集团军军长卢金将军正在该基地等待自己部队的到来,他们后来编入了西方面军(前基辅特别军区)。由于民用电话系统的失灵,卢金通过铁路电话系统与基尔波诺斯的指挥部取得了联系,并向基尔波诺斯的副手雅科夫列夫中将汇报了战况。在电话里,雅科夫列夫要求卢金死守舍佩季夫卡,“否则西方面军将失去弹yào供应”。

    接下来,卢金对于苏军中存在的官僚主义行径进行了打击。当军需参谋们因为作战部队没有填写正确的申领表格而拒绝发放武器弹yào时,卢金进行了干预。他下令停在军需处的大约250辆卡车用来运输这些军火,文职人员乘火车转移。卢金随即成立了由来自第213、第109步兵师和第19机械化军的部分人员组成的“卢金大队”,所有通信均依赖铁路电话系统。这是一个临时xìng的部队,整个领导层堪称楷模所有的连级军官、三分之二的营级军官以及5个团级军官全部在战斗中牺牲了。“卢金大队”战斗到最后一刻,直到第7步兵军前来解围。

    “巴巴罗萨”行动 第四部分

    第8章 在雪地中灭亡(1)

    随着中央集团军群日益逼近苏联的心脏莫斯科,德军赖以维持闪电战的燃料逐渐消耗殆尽。同时,苏联的冬天骤然降临,严寒不但威胁着人与马匹的生命,也造成了润滑油的冻结以及轮胎的硬化,间接导致了武器及机械设备的失灵。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红军果断地展开了反攻,将德国侵略者击退在首都莫斯科的门槛之外。

    “巴巴罗萨”行动开始一个月后,越来越多地干预作战事务的德国元首希特勒在“狼穴”(位于东普鲁士拉斯滕堡的大本营)里下达了“第33号元首指令”,确定了德军如今的首要目标是列宁格勒和乌克兰。对于希特勒改变作战目标的做法,德国最高统帅部参谋班子提出了异议,但却遭到了希特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