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刘老板,但自己远在齐国,天高皇帝远,还是很自在的。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实力不够,同时刘邦对他设置了制约力量。韩信军队几次被刘邦整编,无法形成只对自己忠实而不认刘邦的军队。同时下属中有曹参、灌婴这样拥有独立部队的刘邦亲信以及孔熙、陈贺这样明则辅助自己实则为监视的副手。而韩信自己的亲信在史书中几乎没有记载,可以肯定的是,韩信如果反叛,成功的把握并不大。
所以,韩信才会说得那么动情那么感人。他说给谁听的?当然不是你我,而是帐外那些正屏息静听的刘邦的亲信将领们。项羽的使者来劝反,无论自己怎么想,刘老板不可能不起疑心,万一刘老板觉得自己不可掌控,那下次刘邦急驰入营要取的,就不是兵符,而是他韩信的人头了。所以,他一定要像恋爱中的男孩那样,声情并茂地表达自己对刘邦无比的依恋与忠诚,他要通过帐外那些人的口,把自己的态度传递到刘老板那里去,使老板放心,使双方的合作更加牢靠一些。
靠山还是冰山
职场中人往往想找个靠山,因为故老相传:有了靠山,诸事皆宜。
老话总是没错的,只是靠上去之前,你要掂量掂量自己的价值。在企业或者企业里的小利益集团内部,一个人的地位都是按照价值来排序的。《水浒传》里宋江搞了个一百单八将排座次,好汉们坐第几把jiāo椅,主要是按照宋江认为这些人今后对梁山集团的价值来确定的,而并非像一般读者认为的,完全根据个人能力或以往对梁山的贡献来确定。比如白日鼠白胜,如果没有他在黄泥岗上出神入化的表演,晁盖等人就掘不到事业的第一桶金。但当他被官府抓走后,就有人提议任由他生死,理由是他熬不过刑、供出了晁盖等人,然而真正的原因是他对梁山已经没有实用价值了。但梁山仍然救了他,表面上看是出于义气,实际上仍然是利益的考量,虽然不救他也无损梁山威名,因为是白胜自己违反江湖道义在先,但救白胜则可以向江湖证明,即使是对当了叛徒的弟兄,梁山也讲仁义。这个口碑要是建立起来,好处就大了。所以,如果你对你的靠山没有价值,你的投靠对你自己也就同样没有价值,你要防备着随时都可能被牺牲掉。
第15节:第一章 面对残酷的现实(13)
另一方面,企业的目标是变化的,“利益”这个词的内涵也是变化的。所以,就算你目前掌握了一些关键因素,这阶段你是有价值的,你是不可替代的,但环境一旦变化,你就必须重新评估。因为你所掌握的关键因素,很可能随环境的变化变得无关紧要,这时你的价值也会随之降低甚至毫无价值。
例如韩信,打天下的时候,他是清醒的。他投靠刘邦,充分利用老板对自己所掌控的关键技术的依赖,一边为老板打工,一边为自己争来巨大的声望与地位。但江山打下来之后,韩信对自己的定位就不够清楚了。他没有意识到,这时的刘氏企业对成功的定义已经发生改变,成功的目标已经转移。韩信所掌握的关键技术,已经不被老板所需要,而他在创业过程中所积累的巨大声望与深厚的军事背景,恰恰成了刘氏企业未来成功的潜在威胁。刘老板要想基业长青,就得不惜一切手段把那些有能力颠覆刘家基业的人控制住,无论他们自身有没有意愿颠覆刘家基业,控制不住就干掉。此时的韩信,要么退休,要么弃武从文,培养新的关键资源,并让老板觉得自己完全可以被控制,不但被控,还被控得非常愉快。
但韩信不是那种人。他以自己的卓越才能为傲,沉醉于往日巨大的成功中,对现实稍有不满,时不时就要流露出来。《史记》中说他知道刘邦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殊不知越是躲着,老板对他就越怀疑。他在家常常闷闷不乐,对自己与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有一次他路过樊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