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信息,作出判断和决定。这些也能练习吗?能。
它涉及怎样去做你已经在做的事在工作中练习。这要求进行一些重大改变。首先是给任务确定新目标:不仅是完成任务,而是要做得更好。任何人在工作中做的任何事,从最基本的任务到最令人激动的事,都是可以改进的。
用这种思想武装头脑,人们就会以新的方式投入工作。研究表明,人们会对信息进行更深入的处理,更长时间地保存它们;要求得到更多有关他们工作的信息,寻求其他视角;有比较长远的观点,不只是在做某件工作,而是明显地努力在更大的意义上做得更好。
对多数人来说,工作是努力的,但是没有作出更大的努力。额外的几步太难太苦了,似乎永远做不到。也许我们不能期望多数人都能取得杰出的成就,因为它的要求太高了,但杰出的成就不是为少数人预先保留的,每个人都有机会。
第二个特点:善用资源
持续的行动和超人的勤奋,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仅凭这些,也未必能够成功。一天只有24个小时,对所有人都一样;由于时间的限制xìng,再勤奋,也会有个上限。
成功者为了超越时间的限制,在勤奋的基础上,还懂得利用资源。古语道“名师出高徒”,有些心高气傲的人对此不服:我没有“名师”,我也要凭自己闯出一番天地。这种志气是好的,但客观事实是,名师就是一种资源。名师身上沉淀着无数时间和精力所积累起的专业知识、丰富经验和深厚的人脉关系,弟子只要学习、掌握和利用,这些资源就能化为己有。
古今中外,同学、同乡、同事,都是人生经历的原始资源。一个人如果不重视这些资源,不喜欢持续保养这些资源,可能会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专家型人才,但很难成为成功的管理者或创业者。事实上,走专家型道路,如果开始时有人引领,出成果的时间也要快得多。
很多人以为,自己那么努力也办不成的事,别人办起来肯定也要费不少心血,请别人帮忙,就是给别人添麻烦。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世界上的事,难易都是相对的,有些对你来说很难的事,头破血流也闯不过关的事,对另一些人,可能只是一句话的事,甚至于连一句话都不用,只需抬一下眉毛。
第52节:第四章 成功者的特点(7)
有的人抱着“万事不求人”的想法生活,不是没遇到困难,而是低不下头、抹不开面子、话到嘴边就是吐不出来。正应了老话“上山打虎易,开口求人难”,最后咬咬牙,还是自己扛了。这样的人,注定是不会有大成功的。
要想成功,就要善用从目标倒推:我要实现某个目标,需要哪些资源?谁拥有这些资源?如何让他帮我?如果我无法直接影响此人,谁能影响此人?我又如何让这个能影响人的人来帮我?这就是“有意识地创造资源”,或者叫“整合资源”,古人称之为“用非所有”。
仍以唐骏为例,20世纪90年代初期,正值中美关系的霜冻期,两国的文化jiāo流很少。在美国的中国人思乡心切,一些国内演艺圈的朋友开始搞起了“中美文化民间jiāo流”把国内明星拉到美国“走穴”。
唐骏回忆说:“1993年,我此时手里已有些资本,便瞅准时机,和国内演艺圈的朋友合作,把姜昆、宋祖英、黄宏、蔡国庆等中国一流明星都请来美国演出。在我的计划里,这些中国艺术家将去美国十大城市进行巡演。我非常看好这个市场,把做软件公司得到的所有利润都投了进去,在美国所有的华人媒体上都做了广告,把巡演城市的所需场地全部办好。我认定这是一桩稳赚不赔的事情。
对于中国演员来美的签证问题,我付了近2万美元律师费,委托洛杉矶极有名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去办。他们向我保证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