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8 章(第1/4页)  人生快乐么么茶:人生幸福自助餐丛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高手名叫詹何,他的钓鱼与众不同:钓鱼线只是一根单股的蚕丝绳,钓鱼钩是用如芒的细针弯曲而成,而钓鱼竿则是楚地出产的一种细竹。凭着这一套钓具,再用破成两半的小米粒作钓饵,用不了多少时间,詹何从湍急的百丈深渊激流之中钓出的鱼便能装满一辆大车!

    回头您再去看他的钓具:钓鱼线没有断,钓鱼钩也没有直,甚至连钓鱼竿也没有弯!

    楚王听说了詹何竟有如此高超的钓技后,十分称奇,便派人将他召进宫来,询问其垂钓的诀窍。

    詹何答道:“我听已经去世的父亲说过,楚国过去有个shè鸟能手,名叫蒲且(ju)子,他只需用拉力很小的弱弓,将系有细绳的箭矢顺着风势shè出去,一箭就能shè中两只正在高空翱翔的黄鹏鸟。

    父亲说,这是由于他用心专一、用力均匀的结果。于是,我学着用他的这个办法来钓鱼,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终于完全精通了这门技术。

    每当我来到河边持竿钓鱼时,总是全身心地只关注钓鱼这一件事,其它什么都不想,全神贯注,排除杂念,在抛出钓鱼线、沉下钓鱼钩时,做到手上的用力不轻不重,丝毫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这样,鱼儿见到我鱼钩上的钓饵,便以为是水中的沉渣和泡沫,于是毫不犹豫地吞食下去。因此,我在钓鱼时就能做到以弱制强、以轻取重了。”

    琴瑟各自有调,在没有乐手的情况下,彼此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模式。遵循规律做事,就象好的乐手在不同的情况下,能够调出和谐完美的韵律一样自然。只有懂得事物内在的“道”,然后按照“道”去行动,才能顺理成章地成功。

    要以轻取重,必须做到不先物而动,不后物而行,物来则应之,只有如此才能超越于万物之上,不论有无法则,总能因时而变;不论有无联系,总能顺应事物,从而事半功倍,显得轻松自如。

    战国时,宓子贱做过单父的地方官。平日,大家只见他整天弹琴作乐,悠闲自得,根本没见他走出过公堂。然而在他的治理之下,单父这地方生活富足,人心安定。

    后来,宓子贱离开了单父,接替他的是巫马期。巫马期每天天没大亮,星星还没消失就出去了,一直忙到夜里繁星密布才疲惫不堪地返回公堂。他吃也吃不香,睡也睡不好。大小事情无不亲自处理,却发现情况并没有什么改善。

    巫马期听说宓子贱治理简直不费什么气力,可单父也一样富足,便特意到宓子期府上求教,探讨治理单父的窍门。宓子贱得知巫马期来意后,微微一笑,说道:“我哪里有什么治理的窍门呀。只不过我治理单父时凭借大家的力量。而你治理单父时,用的方法是只用自己的力量,依照自己的心意去做事。光依靠自己的力量治理当然辛苦不堪,而我动员了大家的力量,顺应外部情况变化,当然安逸得多了。”

    宓子贱与巫马期同在单父做官,同样将单父治理得很好。然而一个工作得悠闲,一个工作得辛苦。这个故事说明,要想享受轻松成功的人生,必须具备以轻取重的智慧。

    一般人经常为了得到仁爱之名就要广施恩惠,为了让人信服就要善加劝导,为了让人感到威严就要声色俱厉,这是试图用自身的力量推动别人。这种做法不仅将自己的内心真实情感暴露无遗,而且效果往往并不尽如人意。

    以轻取重,不仅是我们在做具体事时要遵循的一个原则,更是对整个人生进行经营中所必须懂得的。

    以轻取重的效果就象提起一张渔网上的总绳,所有的网眼也就随之张开了。我们在从事任何事情之前,只要抓住了事情的大环节,小的环节也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有一位居士去拜见一位大师,可是临行前忘记了带礼物。

    见了大师以后,他再三解释:“师父,对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