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他们来到山下。老和尚说:“今天测试你们的不是原来那只大黄狗,是上次你们看到的那那群野狗。”
结果,二徒弟的一切准备都没有用,大徒弟根本就不敢动手,因为野狗太多了。小徒弟呢忍住紧张的情绪,坐在地上,告诉自己如果狗咬我那就是它应该咬我,如果不咬我,那是因为他不应该咬我,和我是没有关系的。这样想着,他慢慢进入了安静集中的状态,而不再注意野狗干什么,紧张的情绪逐渐地放松,于是通过了考试。
这个故事里的三个徒弟,可以说是人世间三种处世方法的“形象代言人”。
大徒弟武艺超群,能够瞬间把一条狗打倒,代表了征服和获取人世间事物的力量,更代表了通过力量达到成功的方法;二徒弟懂得与黄狗搞好关系,代表了对于一事一物的关注,并将这种关注转化为成功的方法。
而三徒弟返向内心寻求与狗和解的途径,则代表了一种与世界融合为一的处世思维。正如上面的故事中所说的,也唯有这种思维方式,才能最终在不同的环境里都能应付得来,因为这是不需要对事物动用武力或格外的关注的。
这种天人合一的处世方法,正是中国传统思维的一个主要方向。
这种思维认为,一切不快乐都是某种对立或缺乏一致所造成的,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缺乏相互的联系,就会造成自我的分裂。只有能将个人的生命与天地间的万物深刻地jiāo融在一起,才能享受人生至高无上的快乐。
它的哲学基础在于:人与地,地与天,天与道,道与自然之间,都有一种规律关联,互生消长,只要应乎其中的发展规律,循乎其规律之中道而奉行,则天地人道,就得以在宇宙中自然生生不已,而绝对不会相互冲突和干扰。
融合无碍是自然的规律,是最根本的规律,一切不过是它的运作或展示。任何两种事物放到一起,就和yīn与阳一样,也是不可分割的;因时、因地、因事、回物的不同,这种融合的表现也相对的不同。
所以,明天道以启人道,才能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只有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与万物融合,人才能自由自在地安然融合其中,象宇宙万物那样逍遥自在。
==================================
==================================
==================================
==================================
第二十二章 在圆融中享受人生(3)
王卫宾
全面圆满的人生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去世后,法国作家协会邀请著名雕塑家罗丹为巴尔扎克雕像。
巴尔扎克长得腰粗腿短而且肚子突出,没有任何一个部位符合健美的最低标准。罗丹为此伤透脑筋。经过长时间的琢磨,他决定努力去刻画出这位大作家精神的美,雕塑出一位“本质的人”。罗丹为这雕像整整花了七年的时间。
一天晚上,罗丹终于完成精心构思的杰作巴尔扎克雕塑,他满意的注视着它,心里充满了激情与兴奋:这就是巴尔扎克,我终于雕塑出了一个本质的人!
于是他叫来几个学生,让他们一起欣赏雕塑。
学生们认真而着迷地看着,其中一位的目光停在了雕塑的手上,他惊叹说:“这手像极了!老师,我从来也没见过这么美妙而完美的手啊!”
这真诚的赞美引起了罗丹的沉思。他一声不响,转身拿起旁边一把雕塑用的斧子,朝着雕像的双手砍去,那双“奇妙而完美的手”消失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